网络化交通条件下大型人流聚集点应急指挥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 第11-13页 |
·研究目标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国外城市应急指挥系统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内城市应急指挥系统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2章 城市应急系统分析 | 第17-31页 |
·突发事件介绍 | 第17-18页 |
·突发事件的概念 | 第17页 |
·突发事件的基本特征 | 第17-18页 |
·突发事件的分级 | 第18页 |
·城市大型人流聚集点分析 | 第18-19页 |
·城市大刑人流聚集点的定义和类型 | 第18页 |
·城市大型人流聚集点的不安全性分析 | 第18-19页 |
·城市大型人流聚集点突发事件分析 | 第19页 |
·基于大型人流聚集点的应急系统结构分析 | 第19-30页 |
·应急疏散避险系统分析 | 第19-23页 |
·应急救援系统分析 | 第23-25页 |
·应急交通网络分析 | 第25-27页 |
·应急指挥系统的分析 | 第27-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应急指挥系统组织结构与功能研究 | 第31-39页 |
·应急指挥系统的结构 | 第31-32页 |
·应急指挥系统运作流程 | 第32-34页 |
·应急指挥系统各中心的功能研究 | 第34-38页 |
·总指抨中心的功能研究 | 第34-35页 |
·现场指挥中心的功能研究 | 第35-36页 |
·后勤支持中心的功能研究 | 第36-37页 |
·新闻媒体中心的功能研究 | 第37-38页 |
·信息管理中心的功能研究 | 第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应急指挥系统快速响应研究 | 第39-53页 |
·信息处理快速响应指挥决策研究 | 第39-41页 |
·指挥建立先进的信息处理预案系统 | 第39-40页 |
·信息采集与获取迅速 | 第40页 |
·信息决策评估快速 | 第40-41页 |
·先进的通讯指挥系统 | 第41页 |
·详尽的信息发布系统 | 第41页 |
·应急救援物资集结快速响应的指挥决策能力研究 | 第41-44页 |
·应急救援物资调度准备阶段 | 第41-42页 |
·应急救援物资调度实施阶段 | 第42-43页 |
·应急救援物资审计实施阶段 | 第43-44页 |
·应急疏散快速响应的指挥决策研究 | 第44-51页 |
·疏散时间计算 | 第44-47页 |
·指挥制定快速疏散道路 | 第47-49页 |
·指挥制定快速疏散交通组织策略 | 第49-50页 |
·对城市交通运输的指挥 | 第50页 |
·不同程度的交通组织指挥 | 第50-51页 |
·提升应急指挥决策快速能力研究 | 第51-52页 |
·树立危机决策意识,提高危机辨识度 | 第51-52页 |
·优化决策的组织机构 | 第52页 |
·提升决策者的综合素质 | 第52页 |
·完善的决策法制建设 | 第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基于仿真的成都东站应急指挥预案设计 | 第53-75页 |
·成都火车东站突发事件的分类和分级 | 第53-55页 |
·成都火车东站突发事件的分类 | 第53-54页 |
·成都火车东站突发事件的分级 | 第54-55页 |
·成都东站应急指挥系统 | 第55-56页 |
·系统结构及分工 | 第55-56页 |
·应急指挥流程 | 第56页 |
·东站应急指挥系统快速响应研究 | 第56-58页 |
·指挥信息快速传递 | 第56-57页 |
·指挥救援资源快速集结 | 第57页 |
·指挥应急疏散的快速进行 | 第57-58页 |
·交通应急疏散预案 | 第58-63页 |
·疏散交通网络的确定 | 第58-59页 |
·应急避难场所及医疗机构的选择 | 第59-60页 |
·应急疏散的交通网络选择 | 第60页 |
·应急疏散车辆配置 | 第60-62页 |
·疏散预案情景假定 | 第62页 |
·交通组织管理措施 | 第62页 |
·人流疏散图 | 第62-63页 |
·应急交通疏散建模及仿真 | 第63-74页 |
·应急交通疏散交通分配方式 | 第63-65页 |
·ODE网络模型 | 第65-67页 |
·应急交通疏散仿真 | 第67-68页 |
·VISSIM软件仿真流程 | 第68页 |
·仿真场景 | 第68-69页 |
·VISSIM仿真路网的建立 | 第69-70页 |
·疏散方案 | 第70-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