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分布式 SIP 会议系统形成过程和特征概述 | 第13-30页 |
| ·SIP 协议概述 | 第13-19页 |
| ·SIP 协议的特点和功能 | 第14页 |
| ·SIP 协议实体 | 第14-15页 |
| ·SIP 消息分类 | 第15-17页 |
| ·SIP 基本呼叫流程 | 第17-18页 |
| ·选择 SIP 协议的原因 | 第18-19页 |
| ·分布式 SIP 会议系统的形成过程 | 第19-21页 |
| ·集中混合会议模型 | 第19-20页 |
| ·集中混合模型改进型 | 第20页 |
| ·基于分布式构架的 SI P 会议系统 | 第20-21页 |
| ·分布式 SIP 会议系统的特征 | 第21-28页 |
| ·设备间管理关系 | 第21-22页 |
| ·系统功能特征 | 第22-24页 |
| ·会议业务信令流程 | 第24-28页 |
| ·媒体路由策略问题分析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基于负载均衡技术的媒体路由策略研究与设计 | 第30-45页 |
| ·负载均衡技术研究 | 第30-34页 |
| ·负载均衡技术的概念 | 第30-31页 |
| ·负载均衡技术的分类 | 第31-32页 |
| ·常见负载均衡算法 | 第32-34页 |
| ·基于负载均衡的媒体路由策略设计 | 第34-43页 |
| ·影响策略设计的关键因素 | 第34-36页 |
| ·媒体资源调度流程 | 第36-38页 |
| ·基于资源状态的动态反馈负载均衡策略 | 第38-39页 |
| ·基于资源状态的动态负载均衡算法 | 第39-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引入容灾机制的媒体路由策略研究与设计 | 第45-54页 |
| ·容灾技术简介 | 第45-48页 |
| ·容灾的基本概念 | 第45-46页 |
| ·容灾的关键技术 | 第46-48页 |
| ·引入容灾机制的媒体路由策略设计 | 第48-52页 |
| ·容灾策略设计要求 | 第48-49页 |
| ·故障检测机制设计 | 第49-51页 |
| ·故障恢复机制设计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五章 SIP 会议系统媒体路由策略的实现 | 第54-69页 |
| ·媒体路由策略的设计要求 | 第54-55页 |
| ·负载均衡策略的设计要求 | 第54页 |
| ·容灾策略的设计要求 | 第54-55页 |
| ·服务器的功能需求 | 第55-56页 |
| ·媒体服务器的功能需求 | 第55页 |
| ·会议服务器的功能需求 | 第55-56页 |
| ·服务器的软件架构和模块交互流程 | 第56-68页 |
| ·媒体服务器的软件构架 | 第56-58页 |
| ·会议服务器的软件构架 | 第58-60页 |
| ·服务器间软件功能模块交互流程 | 第60-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六章 系统仿真与验证 | 第69-76页 |
| ·测试方案 | 第69-71页 |
| ·测试指标 | 第69-70页 |
| ·模拟的测试环境 | 第70页 |
| ·用户发起会话的统计学规律 | 第70-71页 |
| ·建模与仿真条件 | 第71-72页 |
| ·负载均衡模型 | 第71-72页 |
| ·仿真条件 | 第72页 |
|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72-74页 |
| ·本章小节 | 第74-76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