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串联机械臂运动精度的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国内外串联机械臂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串联机械臂精度提升技术综述 | 第18-22页 |
·标定技术 | 第19-20页 |
·传感技术 | 第20-21页 |
·智能控制系统 | 第21-22页 |
·串联机械臂关键技术及发展 | 第22-23页 |
·课题研究背景和内容 | 第23-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二章 串联机器人运动学模型 | 第26-48页 |
·串联机械臂精度分析 | 第26-28页 |
·误差来源分析 | 第26-27页 |
·误差对串联机械臂的影响 | 第27-28页 |
·串联机械臂正运动学 | 第28-35页 |
·机械臂位姿描述 | 第28-29页 |
·相邻关节齐次变换矩阵 | 第29-31页 |
·运动学模型 | 第31-35页 |
·机械臂逆运动学 | 第35-43页 |
·代数算法 | 第35-39页 |
·数值解算法 | 第39-41页 |
·雅可比矩阵 | 第41-43页 |
·运动学仿真 | 第43-46页 |
·运动学模型建立 | 第43-44页 |
·逆运动学计算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三章 机械臂运动轨迹规划与控制系统研制 | 第48-74页 |
·笛卡尔空间轨迹规划 | 第48-53页 |
·直线轨迹规划 | 第49-50页 |
·圆弧轨迹规划 | 第50-52页 |
·任务空间轨迹规划仿真实验 | 第52-53页 |
·关节空间轨迹规划 | 第53-59页 |
·五次多项式插值算法 | 第53-57页 |
·五次多项式插值仿真 | 第57-59页 |
·关节空间轨迹优化 | 第59-65页 |
·时间最优轨迹规划 | 第59-61页 |
·轨迹执行时间优化仿真 | 第61-63页 |
·多关节轨迹规划 | 第63-65页 |
·串联机械臂控制系统设计 | 第65-71页 |
·串联机械臂系统硬件设计 | 第65-68页 |
·串联机械臂系统软件设计 | 第68-70页 |
·控制系统通信方式 | 第70-71页 |
·控制系统测试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四章 机械臂参数标定及控制变量补偿方法 | 第74-96页 |
·机械臂的标定基础 | 第74-77页 |
·机械臂标定原理 | 第75-76页 |
·标定中的遗传算法 | 第76-77页 |
·机械臂标定算法 | 第77-85页 |
·标定步骤 | 第77-78页 |
·通过NDI动态测量仪确定基坐标及转换矩阵 | 第78-80页 |
·关节参数确定 | 第80-81页 |
·机械臂标定实验与分析 | 第81-85页 |
·控制变量补偿原理 | 第85-88页 |
·控制变量补偿研究背景 | 第85页 |
·机械臂的误差模型及补偿原理 | 第85-88页 |
·控制变量补偿算法 | 第88-90页 |
·补偿算法步骤 | 第88页 |
·遗传算法应用 | 第88-89页 |
·补偿算法的实现 | 第89-90页 |
·机械臂控制变量修正实验 | 第90-93页 |
·遗传算法数据仿真 | 第90-91页 |
·实验验证 | 第91-93页 |
·实验分析及结论 | 第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6页 |
第五章 机械臂主动动态平衡 | 第96-118页 |
·动态平衡概念 | 第96-98页 |
·一维主动动态平衡机构 | 第98-104页 |
·振动力的动态平衡 | 第98-99页 |
·振动力矩的动态平衡 | 第99-101页 |
·实验验证 | 第101-104页 |
·三维主动动态平衡机构 | 第104-115页 |
·动态平衡原理 | 第105-107页 |
·结构设计与动态模型 | 第107-109页 |
·控制系统 | 第109-111页 |
·系统模型性能的验证 | 第111-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8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18-124页 |
·论文总结 | 第118-120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20-121页 |
·工作展望 | 第121-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4页 |
致谢 | 第134-13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