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论文--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论文

哲学视野中的需要理论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导言第12页
第一节 论文选题的意义第12页
一、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第12-16页
二、论文选题的实践意义第16-17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7-18页
一、国外对需要理论的研究第18-22页
二、国内对需要理论的研究第22-26页
三、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与评价第26-27页
第三节 难点及创新点第27页
一、研究的难点第27-28页
二、研究的创新点第28页
第四节 思路和方法第28页
一、研究思路第28-29页
二、研究方法第29-30页
第一章 需要理论的思想渊源第30页
第一节 中国历史上的需要思想第30页
一、中国古代社会的需要思想第30-34页
二、中国近代社会的需要思想第34-38页
三、中国现代社会的需要思想第38-40页
四、中国当代社会的需要思想第40-46页
第二节 西方哲学史上的需要思想第46页
一、古希腊的需要思想第46-48页
二、西方近代社会的需要思想第48-49页
三、西方现代社会的需要思想第49-52页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需要理论第52页
一、1842 年—1844 年间的需要理论第52-54页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需要理论第54-56页
三、经济学著作中的需要理论第56-58页
第四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需要思想第58页
一、卢卡奇的需要思想第58-60页
二、法兰克福学派的需要思想第60-64页
第二章 需要理论概念的厘定第64页
第一节 需要和需要理论第64页
一、需要的一般分析第64-70页
二、需要理论的内涵第70-71页
第二节 需要的本质第71页
一、需要的主体性第71-74页
二、需要的客观性第74-77页
三、需要的实践性第77-80页
第三节 需要的特征第80页
一、主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第80-81页
二、稳定性和变化性的统一第81-82页
三、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第82-83页
第四节 需要的类型第83页
一、目前的需要与将来的需要第83-84页
二、自然性需要与社会性需要第84-85页
三、内在的需要与外在的需要第85-86页
四、真实的需要与虚假的需要第86-87页
五、个体需要与共同体需要第87-89页
第三章 需要产生的根据第89页
第一节 人的需要依赖于自然界第89页
一、自在自然界影响需要的产生第89-92页
二、人化的自然影响需要的产生第92-95页
第二节 主体因素是需要产生的内在动因第95页
一、认识因素与需要的产生第95-96页
二、情感因素与需要的产生第96-98页
三、意志因素与需要的产生第98-100页
四、能力因素与需要的产生第100-102页
第三节 社会因素是需要产生的重要原因第102页
一、社会经济因素影响需要的产生第102-103页
二、社会政治制度影响需要的产生第103-106页
三、社会文化影响需要的产生第106-108页
第四章 需要的评价第108页
第一节 需要评价的内涵第108页
一、需要评价的定义第108-109页
二、需要评价的本质第109-111页
三、需要评价的构成第111-112页
第二节 需要评价标准的确立和分类第112页
一、需要评价标准的确立第112-115页
二、需要评价标准的分类第115-118页
第三节 需要的评价过程第118页
一、确立需要评价目的第118-119页
二、获取需要评价信息第119-124页
三、得出需要评价结果第124-126页
第五章 需要的实现第126页
第一节 需要的选择第126页
一、需要选择的必要性第126-129页
二、需要选择的过程第129-135页
第二节 需要实现的现实困境第135页
一、现实困境的原因第135-138页
二、现实困境的表现形式第138-140页
第三节 需要实现的原则和策略第140页
一、需要实现的原则第140-144页
二、需要实现的策略第144-149页
第四节 需要实现的规定性和特点第149页
一、需要实现的规定性第149-152页
二、需要实现的特点第152-156页
结语第156-160页
参考文献第160-171页
后记第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孔子与耶稣生死伦理之比较
下一篇:高语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