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寒区隧道防冻害设计问题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冻胀与隧道冻害 | 第19-28页 |
| ·高海拔隧道概况 | 第19-21页 |
| ·隧道冻害分类 | 第21-24页 |
| ·冻胀现象物理机制 | 第24-25页 |
| ·隧道冻害产生的基本条件 | 第25-27页 |
| ·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雀儿山隧道气温与地温环境 | 第28-39页 |
| ·工程概况 | 第28-30页 |
| ·气温条件 | 第30-32页 |
| ·浅层地温测试 | 第32-34页 |
| ·深孔地温测试 | 第34-37页 |
| ·地温测试方案 | 第34-36页 |
| ·测试成果与分析 | 第36-37页 |
| ·小结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隧道温度场 | 第39-73页 |
| ·热传递基本方式 | 第39-41页 |
| ·热传导 | 第40页 |
| ·对流 | 第40页 |
| ·辐射 | 第40-41页 |
| ·稳态导热问题的轴对称解 | 第41-46页 |
| ·理论解析 | 第41-44页 |
| ·远场条件确定 | 第44-45页 |
| ·保温层厚度估算 | 第45-46页 |
| ·隧道瞬态温度场二维分析 | 第46-59页 |
| ·数学模型与边界条件 | 第46-54页 |
| ·地温梯度和冻结温度 | 第54-56页 |
| ·隧道围岩温度场有限元分析 | 第56页 |
| ·按温度边界条件的瞬态温度场计算 | 第56-58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 ·考虑隧道内气温纵向变化的瞬态温度场计算 | 第59-71页 |
| ·保温设防段 | 第59-61页 |
| ·隧道纵向温度衰减规律 | 第61-63页 |
| ·瞬态温度场计算 | 第63-66页 |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66-71页 |
| ·小结 | 第71-73页 |
| 第五章 离壁式衬砌的试验研究 | 第73-90页 |
| ·离壁式衬砌简介 | 第73-75页 |
| ·离壁式衬砌支护结构特点 | 第75-76页 |
| ·离壁式衬砌结构传热过程特征 | 第76-77页 |
| ·离壁式衬砌的隔热效果室内试验 | 第77-88页 |
| ·试验目的和内容 | 第77-78页 |
| ·试验设备和材料 | 第78-79页 |
| ·试验安装过程 | 第79-81页 |
| ·试验工况 | 第81-82页 |
| ·试验结果 | 第82-88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88页 |
| ·小结 | 第88-90页 |
| 第六章 冻胀压力荷载 | 第90-104页 |
| ·冻胀模型 | 第90-94页 |
| ·冻融圈整体冻胀模型 | 第90-92页 |
| ·存水空间冻胀模型 | 第92-93页 |
| ·分析与探讨 | 第93-94页 |
| ·约束冻胀模型 | 第94-97页 |
| ·模型假定 | 第94-95页 |
| ·公式推导 | 第95-97页 |
| ·冻胀压力的三维计算分析 | 第97-103页 |
| ·计算条件 | 第97-98页 |
| ·计算结果 | 第98-100页 |
| ·结果分析 | 第100-103页 |
| ·小结 | 第103-104页 |
| 第七章 隧道综合防冻害技术措施 | 第104-124页 |
| ·保温防冻技术 | 第104-111页 |
| ·保温材料 | 第105-108页 |
| ·保温层敷设 | 第108-110页 |
| ·其它保温技术 | 第110-111页 |
| ·排水防冻技术 | 第111-115页 |
| ·保温水沟 | 第111-112页 |
| ·深埋水沟 | 第112-113页 |
| ·防寒泄水洞 | 第113-114页 |
| ·保温出水口 | 第114-115页 |
| ·注浆堵水防冻技术 | 第115-117页 |
| ·结构抗冻要求 | 第117-118页 |
| ·雀儿山隧道防冻害设计示例 | 第118-122页 |
| ·小结 | 第122-124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124-128页 |
| 致谢 | 第128-12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9-134页 |
| 附录 | 第134-146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