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化学电源、电池、燃料电池论文--燃料电池论文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及相关材料和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37页
   ·燃料电池的种类及特点第10-13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第13-16页
     ·SOFC 的工作原理第13-15页
     ·SOFC 的电池性能第15-16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关键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6-36页
     ·电解质材料第16-25页
     ·阳极材料第25-33页
     ·阴极材料第33-35页
     ·连接材料第35-36页
   ·论文的意义及研究内容第36-37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测试方法第37-44页
   ·实验材料第37-38页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第38-40页
   ·表征方法和测试手段第40-44页
     ·物相分析及晶体尺寸第40页
     ·形貌表征和平均粒径第40页
     ·密度和相对密度测试第40-41页
     ·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第41-42页
     ·电导率测试第42-43页
     ·开路电压(Open Circuit Voltage)测试第43页
     ·失重分析第43页
     ·放电性能测试第43-44页
第三章 BaZr_(0.1)Ce_(0.7)Y_(0.1)Yb_(0.1)O_(3-δ)材料的优化第44-67页
   ·前言第44-45页
   ·不同Y/Yb 元素比对BZCYYb 性能的影响第45-50页
     ·试验部分第45-47页
     ·结果与讨论第47-50页
       ·物相分析第47页
       ·电导率测试第47-50页
     ·小节第50页
   ·不同前驱体对BZCYYb 性能的影响第50-57页
     ·实验部分第50-51页
     ·结果与讨论第51-57页
       ·物相分析第51-53页
       ·微观形貌结构分析第53-54页
       ·电导率测试第54-57页
     ·小节第57页
   ·焙烧次数对BZCYYb 材料性能的影响第57-62页
     ·实验部分第57-58页
     ·结果与讨论第58-61页
       ·物相分析第58-59页
       ·微观形貌分析第59-60页
       ·电导率测试第60-61页
     ·小节第61-62页
   ·焙烧温度对BZCYYb 材料性能的影响第62-67页
     ·实验部分第62页
     ·结果与讨论第62-66页
       ·物相分析第62-64页
       ·微观结构分析第64-65页
       ·电导率测试第65-66页
     ·小节第66-67页
第四章 BaZr_(0.1)Ce_(0.7)Y_(0.1)Yb_(0.1)O_(3-δ)烧结性能的研究第67-98页
   ·前言第67-68页
   ·BZCYYb 理论密度的计算第68-70页
   ·不同烧结助剂对BZCYYb 烧结性能的影响第70-76页
     ·实验方法第70-72页
     ·结果与讨论第72-75页
       ·X 射线衍射分析第72页
       ·表观形貌分析第72-73页
       ·相对密度测试第73-74页
       ·电导率测试第74-75页
     ·小节第75-76页
   ·不同NiO 含量对BZCYYb 烧结性能的影响第76-83页
     ·实验方法第76页
     ·结果与讨论第76-82页
       ·物相分析第76-78页
       ·表面形貌分析第78-80页
       ·相对密度测试第80-81页
       ·开路电压(OCV)测试第81-82页
     ·小节第82-83页
   ·1wt% NiO 对BZCYYb 性能的影响第83-90页
     ·试验方法第83页
     ·结果与讨论第83-89页
       ·X 射线衍射分析第83-84页
       ·烧结性能第84-87页
       ·电学性能第87-89页
     ·小节第89-90页
   ·196质量分数的NiO 对BZCYYb 固相反应烧结性能的影响第90-98页
     ·前言第90-91页
     ·实验方法第91-92页
     ·结果与讨论第92-97页
       ·物相分析第92-93页
       ·表面形貌分析第93-94页
       ·相对密度测试第94-96页
       ·电导率测试第96-97页
     ·小节第97-98页
第五章 新型SOFC 电解质和锂离子电解质的研究第98-126页
   ·前言第98-104页
   ·NASICON 材料Na_5GdSi_4O_(12) 的制备和相关性能测试第104-113页
     ·Na_5GdSi_4O_(12) 的合成第104-110页
       ·实验部分第104-105页
       ·结果与讨论第105-110页
         ·物相分析第105-106页
         ·表面形貌分析第106-107页
         ·电导率测试第107页
         ·开路电压测试第107-108页
         ·放电测试(I-V 曲线)第108-110页
     ·Na_5GdSi_4O_(12) 的锂离子交换及性能第110-113页
       ·实验部分第110页
       ·结果与讨论第110-113页
         ·物相分析第110-111页
         ·表面形貌分析第111-112页
         ·电导率测试第112-113页
     ·小节第113页
   ·橄榄石型锂离子导体的制备和性能测试第113-120页
     ·试验部分第113-115页
     ·结果与讨论第115-119页
       ·物相分析第115-118页
       ·表面形貌分析第118-119页
       ·电导率测试第119页
     ·小节第119-120页
   ·石榴石型锂离子导体的制备和表征第120-126页
     ·实验部分第120-121页
     ·结果与讨论第121-125页
       ·物相分析第121-123页
       ·形貌分析第123-124页
       ·热重-差热分析第124-125页
     ·小节第125-126页
第六章 结论第126-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3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39-140页
致谢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硅基氧化锌纳米棒阵列薄膜的表面光伏特性研究
下一篇:高效乙醇发酵重组酿酒酵母菌株的构建及Sfi1p蛋白在生孢与核配过程中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