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渎职犯罪主体的立法演变 | 第9-14页 |
第一节 1952年《惩治贪污条例》规定的渎职犯罪的主体范围 | 第9-10页 |
第二节 1979年《刑法》规定的渎职犯罪的主体范围 | 第10页 |
第三节 1997年《刑法》规定的渎职犯罪的主体范围 | 第10-12页 |
第四节 2002年人大常委会立法解释中渎职犯罪的主体范围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渎职犯罪主体的界定 | 第14-23页 |
第一节 渎职犯罪主体的本质特征 | 第14-17页 |
第二节 渎职犯罪主体的分类考察 | 第17-23页 |
第三章 学界关于渎职犯罪主体的争论 | 第23-26页 |
第一节 身份说的优点及缺陷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公务说的优点及局限 | 第24-26页 |
第四章 渎职犯罪主体的立法缺陷与完善 | 第26-31页 |
第一节 渎职犯罪主体的立法缺陷 | 第26-28页 |
第二节 渎职犯罪主体的立法完善 | 第28-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