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1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水平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预期结果以及创新点 | 第15-17页 |
·预期结果 | 第15页 |
·创新点 | 第15-17页 |
2 德育教育基本内涵 | 第17-21页 |
·德育及其本质 | 第17-18页 |
·德育的涵义 | 第17-18页 |
·德育的本质 | 第18页 |
·高校德育教育概念的界定 | 第18-19页 |
·高校德育教育现状 | 第19-21页 |
·高校德育教育目标 | 第19页 |
·高校德育教育内容 | 第19页 |
·当前高校德育教育实施途径及方法 | 第19-21页 |
3“知行合一”德育观 | 第21-29页 |
·“知”、“行”的内涵 | 第21页 |
·中国古代对于“知”的理解 | 第21页 |
·中国古代对于“行”的理解 | 第21页 |
·“知”与“行”的辩证关系 | 第21-26页 |
·中国古代对于“知”、“行”关系的论证 | 第22-24页 |
·中国近现代对于“知”、“行”关系的论证 | 第24-26页 |
·“知行合一”德育观及其本质 | 第26-29页 |
·现代“知行合一”德育观 | 第26-28页 |
·现代“知行合一”德育观的本质 | 第28-29页 |
4 高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29-34页 |
·当前高校德育教育面临的问题 | 第29-31页 |
·高校德育教育理念重认知轻践行 | 第29页 |
·高校德育教育内容重口号轻落实 | 第29-30页 |
·高校德育教育方法重理论灌输,轻道德养成 | 第30页 |
·高校德育教育评价机制重量轻质,缺乏从知到行的综合评价 | 第30-31页 |
·当前高校德育教育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1-34页 |
·高校德育教育陷入知性化 | 第31-32页 |
·高校德育教育生活化 | 第32-33页 |
·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割裂 | 第33-34页 |
5 知行合一德育观指导下的高校德育教育对策研究 | 第34-49页 |
·转变高校德育教育理念 | 第34-37页 |
·社会转型等因素要求转变德育理念 | 第34-35页 |
·转变高校德育教育理念的重要意义 | 第35页 |
·转变理念的具体对策 | 第35-37页 |
·革新高校德育教育内容 | 第37-41页 |
·强化民族自豪感与荣辱观教育 | 第37-38页 |
·重视道德规范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 第38-39页 |
·加强学生主体意识与协作意识等教育 | 第39-41页 |
·完善高校德育教育方法 | 第41-46页 |
·回归生活,坚持知识灌输与知识渗透、情景体验相结合 | 第42-43页 |
·教师单一灌输与师生“对话”并重 | 第43-45页 |
·课堂理论教学与校社体验并举 | 第45-46页 |
·健全高校德育教育评价机制 | 第46-49页 |
·变“威权”竞争为高雅“求知” | 第46页 |
·实现学生品德考核生活化 | 第46-47页 |
·增强教师职业道德和德行的全面评估 | 第47-49页 |
6 结论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