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积极心理学视阈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1 绪论第11-13页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2页
   ·研究方法第12-13页
2 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研究第13-22页
   ·积极心理学概述第13-17页
     ·积极心理学的产生第13-14页
     ·积极心理学基本内容第14-15页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价值第15-17页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第17-19页
     ·教育理念滞后第17页
     ·教育实践缺乏活力第17-19页
   ·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第19-22页
     ·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第19-20页
     ·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可行性第20-22页
3 构建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第22-31页
   ·积极的社会环境第22-23页
     ·营造积极的社会环境第22-23页
     ·积极的社会环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第23页
   ·积极的家庭教育第23-26页
     ·家庭环境的类型第23页
     ·创建积极的家庭环境第23-25页
     ·积极的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第25-26页
   ·积极的学校教育第26-29页
     ·积极教育的必要性第26-28页
     ·积极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第28-29页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合力第29-31页
4 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第31-39页
   ·积极情感体验概述第31-33页
     ·积极情感体验的含义分类第31-32页
     ·积极情感体验的功能第32-33页
   ·大学生积极情感体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第33-37页
     ·促进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第33-34页
     ·提高大学生的抗挫能力第34-35页
     ·增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快乐感第35-37页
   ·培养大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第37-39页
     ·培养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第37页
     ·提升大学生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情感体验第37-39页
5 塑造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第39-46页
   ·积极人格概述第39-41页
     ·积极人格的含义第39页
     ·积极人格的主要观点第39-41页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生人格第41-46页
     ·大学生人格现状及对策第42页
     ·积极人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第42-43页
     ·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第43-46页
6.结论第46-49页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深远影响第46-47页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深远影响第47-49页
致谢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下一篇:基于知行合一德育观的高校德育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