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论文

中印棉业市场上的日英博弈(1894-1937)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20页
 一、 研究背景与问题第9-10页
 二、 先行研究成果综述第10-19页
 三、 研究内容、学术价值及不足第19-20页
第一章 日本进军中印棉业市场之初起第20-29页
 一、 英国——棉纺织工业的泰斗第20-22页
 二、 日本——棉纺织工业的后来者第22-24页
 三、 日本在中印棉业市场的迅速扩张第24-29页
  1、 日本对中印棉业市场的抢占第24-26页
  2、 日本对华经济渗透与政治野心的暴露第26-29页
第二章 日英在中印棉业市场上的正面交锋第29-51页
 一、 中国棉业市场的日进英退第29-36页
  1、 中国棉业市场的“开放”与民族棉工业的举步维艰第29-32页
  2、 日进英退第32-36页
 二、 印度棉业市场的日增英减第36-45页
  1、 日增英减第36-39页
  2、 殖民统治下印度的贫穷第39-41页
  3、 印度民族棉工业的发展第41-43页
  4、 英日在印度棉业市场上的对抗第43-45页
 三、 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与日英棉贸易摩擦的加剧第45-51页
  1、 日本的倾销第45-46页
  2、 英国保护主义政策的实施第46-48页
  3、 日英较量过程中的合作试探第48-51页
第三章 英消日长的原因分析第51-63页
 一、 日英棉工业生产的成本比较第51-60页
  1、 原料成本第51-52页
  2、 劳工成本第52-55页
  3、 经营管理成本第55-58页
   1)机器和厂房建设成本第55-56页
   2)运输成本第56-57页
   3)管理成本第57-58页
  4、 财务成本第58-60页
 二、 日本棉制品成功输出的原因第60-63页
  1、 价格低、运势好第60-62页
  2、 定位准、效能高第62-63页
第四章 日英棉业力量长消与日英关系变化的暗合第63-91页
 一、 日英关系的升温及保温第64-69页
  1、 日英关系的初始第64-66页
  2、 彼此间的赏识与接近第66-69页
 二、 日英同盟的降温第69-73页
 三、 日英关系的冷却第73-91页
  1、 20 年代日英在中国的协调与分歧第74-79页
   1)1925 年“五卅运动”中的日英合作第74-75页
   2)1925 年中国关税特别会议上的日英分歧第75-78页
   3)20 年代后半期日英在中国的博弈第78-79页
  2、 30 年代上半期日英关系的紧张与试调整第79-87页
   1)1930 年代初日英所面对的外交问题第79-80页
   2)日英互不侵犯条约构想的提出及其引发的争论第80-85页
   3)美国对日英亲善的关注第85-87页
  3、 1935 年日英在中国币改问题上的对立第87-91页
结语第91-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9页
后记第109-111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杂多酸类水滑石插层材料的制备和吸附、光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松嫩平原榆树疏林生态系统退化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