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5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3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 ·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8-31页 | 
| ·生态系统退化 | 第18-27页 | 
|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研究 | 第27-28页 | 
| ·榆树疏林 | 第28-31页 | 
| ·存在问题 | 第31-32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2-33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3-37页 | 
| ·地理位置 | 第33-34页 | 
| ·气候条件 | 第34页 | 
| ·植被与土壤类型 | 第34-35页 | 
| ·研究对象 | 第35-37页 | 
| 第三章 30 年间榆树疏林植被特征对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的响应 | 第37-51页 | 
| ·引言 | 第37-3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8-40页 | 
| ·自然概况 | 第38页 | 
|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第38-39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9-40页 | 
| ·结果 | 第40-48页 | 
| ·物种组成变化 | 第40-44页 | 
| ·榆树疏林物种多样性、均匀度与地上生物量变化 | 第44页 | 
| ·榆树对不同干扰的响应 | 第44-46页 | 
| ·榆树疏林群落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 第46-48页 | 
| ·讨论 | 第48-49页 | 
| ·榆树疏林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变化 | 第48页 | 
| ·榆树疏林建群种榆树的变化趋势 | 第48-49页 | 
| ·结论 | 第49-51页 | 
| 第四章 榆树幼苗生长对土壤营养、含水量和刈割的响应 | 第51-65页 | 
| ·引言 | 第51-5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2-55页 | 
| ·植物材料与实验地 | 第52页 | 
| ·实验设计 | 第52页 | 
| ·实验处理方法与取样 | 第52-54页 | 
| ·数据计算与统计方法 | 第54-55页 | 
| ·结果 | 第55-61页 | 
| ·榆树幼苗的相对生长速率、生物量及地上与地下生物量分配 | 第55-59页 | 
| ·榆树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可溶糖与淀粉含量变化 | 第59-60页 | 
| ·榆树幼苗的存活率 | 第60-61页 | 
| ·讨论 | 第61-63页 | 
| ·幼苗的高度、生物量与生物量分配的关系 | 第61-62页 | 
| ·幼苗的生理特征变化 | 第62-63页 | 
| ·榆树幼苗的存活率 | 第63页 | 
| ·结论 | 第63-65页 | 
| 第五章 不同营养条件下榆树幼苗生长方式 | 第65-74页 | 
| ·引言 | 第65-6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6-67页 | 
| ·自然概况 | 第66页 | 
| ·植被材料与实验设计 | 第66-67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6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7-73页 | 
| ·幼苗的地上、地下生物量生长模式 | 第67-69页 | 
| ·幼苗的株高和基径生长模式 | 第69-71页 | 
| ·榆树幼苗的光合速率 | 第71-73页 | 
| ·结论 | 第73-74页 | 
| 第六章 放牧与农耕对榆树疏林植被和土壤的影响 | 第74-88页 | 
| ·引言 | 第74-75页 | 
| ·研究方法 | 第75-79页 | 
| ·研究区域背景 | 第75页 | 
| ·样地设计与取样方法 | 第75-79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79页 | 
| ·结果 | 第79-84页 | 
| ·榆树平均株高和胸径变化 | 第79-80页 | 
| ·榆树平均年龄和单株地上生物量 | 第80页 | 
| ·榆树平均密度和覆盖度变化趋势 | 第80-81页 | 
| ·榆树疏林地上生物量组成变化 | 第81-82页 | 
| ·榆树疏林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 第82-83页 | 
| ·榆树疏林土壤特征的变化 | 第83-84页 | 
| ·讨论 | 第84-86页 | 
| ·不同干扰对建群种榆树个体的影响 | 第84-85页 | 
| ·不同干扰对榆树疏林群落和林下植被的影响 | 第85-86页 | 
| ·不同干扰对榆树疏林土壤特征的影响 | 第86页 | 
| ·结论 | 第86-88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8-91页 | 
|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88-89页 |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89页 |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89-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103页 | 
| 后记 | 第103-105页 |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05-107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07-109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