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纤维素粘细菌的分离和降解纤维素特性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1 引言 | 第10-19页 |
·粘细菌简介 | 第10页 |
·粘细菌的生存环境 | 第10页 |
·粘细菌的特性 | 第10-15页 |
·子实体的形成 | 第10-11页 |
·粘细菌的细胞密度依赖性 | 第11-12页 |
·粘细菌的运动和群体行为 | 第12页 |
·粘细菌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 | 第12-13页 |
·溶纤维素粘细菌介绍 | 第13-15页 |
·纤维素的微生物降解 | 第15-17页 |
·纤维素结构 | 第15页 |
·纤维素的利用现状 | 第15-16页 |
·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纤维素降解菌混合系的构建 | 第17-18页 |
·协同降解纤维素的混合菌 | 第17页 |
·分子生态技术在微生物混合系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DGGE技术在混合系中的应用 | 第18页 |
·本文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9-28页 |
·材料 | 第19-24页 |
·样品采集 | 第19页 |
·主要试剂与试剂盒 | 第19页 |
·主要仪器一览表 | 第19-20页 |
·引物 | 第20页 |
·序列分析工具和软件 | 第20页 |
·培养基配方 | 第20-22页 |
·试验所用主要溶液 | 第22-24页 |
·试验方法 | 第24-28页 |
·样品的前处理 | 第24页 |
·溶纤维素粘细菌的诱导 | 第24页 |
·溶纤维素粘细菌的纯化 | 第24页 |
·菌株的验纯 | 第24-25页 |
·细菌16S rDNA序列分析 | 第25-27页 |
·混合系的构建 | 第27-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44页 |
·样品的预处理 | 第28-29页 |
·溶纤维素粘细菌的富集培养 | 第29-30页 |
·溶纤维素粘细菌纯化 | 第30-31页 |
·直接纯化法 | 第30页 |
·加热法 | 第30页 |
·反复转接法 | 第30页 |
·抗生素法 | 第30-31页 |
·结晶紫法 | 第31页 |
·溶纤维素粘细菌的形态学鉴定 | 第31-32页 |
·溶纤维素降解纤维素能力的研究 | 第32-33页 |
·溶纤维素粘细菌降解纤维素特性的研究 | 第33-37页 |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33-34页 |
·溶纤维素粘细菌产酶条件的研究 | 第34-37页 |
·普通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和纯化 | 第37-41页 |
·普通纤维素降解菌DNA的提取 | 第38页 |
·16SrDNA片段的扩增结果 | 第38-39页 |
·阳性克隆子的筛选和鉴定 | 第39页 |
·菌株鉴定结果 | 第39-41页 |
·混合系的构建 | 第41-44页 |
·膜DNA的提取结果 | 第41页 |
·膜DNA的PCR扩增结果 | 第41页 |
·混合系DGGE图谱分析 | 第41-42页 |
·DGGE图谱条带的聚类分析 | 第42-43页 |
·混合系群落结构分析 | 第43-44页 |
4 讨论 | 第44-45页 |
·溶纤维素粘细菌的分离 | 第44页 |
·溶纤维素粘细菌的纯化 | 第44页 |
·溶纤维素粘细菌的鉴定 | 第44-45页 |
·碳源和氮源对产酶条件的影响 | 第45页 |
·不同的pH值对产酶条件的影响 | 第45页 |
5 结论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