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隧道抗减震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近断层地震动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近断层隧道地震动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隧道抗震减震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研究路线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近断层隧道震害 | 第18-38页 |
| ·近断层地震动的含义 | 第18-19页 |
| ·近断层地震动的主要特征 | 第19-26页 |
| ·近断层强地震动的集中性 | 第20-22页 |
| ·地表破裂和地面永久变形 | 第22-23页 |
| ·近断层破裂的方向性效应 | 第23-24页 |
| ·近断层速度大脉冲 | 第24-25页 |
| ·上盘效应 | 第25-26页 |
| ·近断层隧道震害 | 第26-34页 |
| ·引言 | 第26-27页 |
| ·近断层地震反应特征 | 第27-28页 |
| ·近断层地震对隧道的影响 | 第28-30页 |
| ·近断层隧道破坏模式 | 第30-34页 |
| ·近断层隧道震害影响因素 | 第34-36页 |
| ·地震参数 | 第34-35页 |
| ·覆盖层厚度 | 第35页 |
| ·围岩条件 | 第35-36页 |
| ·地下结构形式 | 第36页 |
| ·隧道震害机理分析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三章 近断层隧道地震中脉冲型反应谱分析 | 第38-49页 |
| ·合理选择地震波的必要性 | 第38-40页 |
| ·地震波的选取和调整 | 第40-44页 |
| ·地震波分类 | 第40-41页 |
| ·地震波的选取 | 第41-42页 |
| ·人工波的合成 | 第42-44页 |
| ·近断层地震动记录人工合成 | 第44-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隧道的动力响应 | 第49-91页 |
| ·引言 | 第49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9-54页 |
| ·材料模型 | 第49-51页 |
| ·阻尼系数的选定 | 第51-52页 |
| ·边界条件 | 第52-53页 |
| ·采用的加速度时程波 | 第53-54页 |
| ·MIDAS-GTS 时程分析 | 第54页 |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4-89页 |
| ·不同隧道断面型式在近场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 第54-62页 |
| ·不同埋深对隧道地震反应的影响 | 第62-69页 |
| ·衬砌刚度对隧道地震响应特性的影响 | 第69-74页 |
| ·衬砌厚度对隧道地震响应特性的影响 | 第74-79页 |
| ·洞口段隧道地震响应特性研究 | 第79-85页 |
| ·跨断层隧道地震响应特性研究 | 第85-89页 |
|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 第五章 近断层隧道抗减震研究 | 第91-103页 |
| ·隧道抗震设计原则 | 第91-92页 |
| ·隧道抗震构造措施 | 第92-94页 |
| ·隧道的一般减震方法和措施 | 第94-96页 |
| ·近断层隧道抗减震设计的适用性建议 | 第96-97页 |
| ·跨断层隧道抗减震设计的适用性建议 | 第97-98页 |
| ·隧道防震与地震预测 | 第98-102页 |
| ·地震活动性预测法 | 第98-99页 |
| ·变形预测法 | 第99页 |
| ·自然电位预测法 | 第99-10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3-105页 |
| ·结论 | 第103-104页 |
| ·展望 | 第104-105页 |
| 致谢 | 第105-10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6-109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