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法生物合成胸苷和胞苷工艺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 ·核苷的概述 | 第11-16页 |
| ·核苷的理化特性 | 第11-12页 |
| ·核苷的应用 | 第12-15页 |
| ·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克隆中的应用 | 第12页 |
| ·在DNA芯片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 ·在食品添加剂方面的应用 | 第13页 |
| ·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 第13-14页 |
| ·在DNA分子组装体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 ·核苷的生产 | 第15-16页 |
| ·化学合成法 | 第15页 |
| ·RNA酶解法 | 第15-16页 |
| ·酶法生物合成法 | 第16页 |
| ·酶法生物合成核苷 | 第16-23页 |
| ·核苷磷酸化酶的概述 | 第16-19页 |
| ·嘧啶核苷磷酸化酶 | 第17-19页 |
|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 | 第19页 |
| ·酶法合成核苷机理 | 第19-20页 |
| ·应用核苷磷酸化酶 | 第19-20页 |
| ·应用N-脱氧核糖转移酶 | 第20页 |
| ·应用酶进行糖或碱基修饰 | 第20页 |
| ·一些重要核苷的酶法合成 | 第20-21页 |
| ·酶法合成核糖核苷 | 第21页 |
| ·酶法合成核苷 | 第21页 |
| ·酶法合成双脱氧核苷 | 第21页 |
| ·酶法合成核苷应注意的问题 | 第21-23页 |
| ·菌种的选育 | 第21-22页 |
| ·双酶反应平衡的建立 | 第22页 |
| ·副反应的防止 | 第22页 |
| ·组合技术 | 第22页 |
| ·非水相反应 | 第22-23页 |
| ·生物细胞的固定化 | 第23-25页 |
| ·细胞固定化方法 | 第23页 |
| ·固定化细胞的载体材料 | 第23-25页 |
| ·有机高分子材料 | 第23-24页 |
| ·无机载体和复合载体 | 第24-25页 |
| ·课题的设计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游离细胞法合成胸苷和胞苷的工艺研究 | 第27-42页 |
| ·前言 | 第27页 |
|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27-28页 |
|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 ·实验方法 | 第28-33页 |
| ·游离细胞法合成胸苷的工艺研究 | 第28-31页 |
| ·反应液组成 | 第28-29页 |
| ·菌体的制备 | 第29页 |
| ·单因素试验方法 | 第29-30页 |
| ·正交试验方法 | 第30页 |
| ·胸苷分析测定方法 | 第30-31页 |
| ·游离细胞法合成胞苷的工艺研究 | 第31-33页 |
| ·反应液组成 | 第31页 |
| ·菌体的制备 | 第31页 |
| ·单因素试验方法 | 第31-32页 |
| ·正交试验方法 | 第32页 |
| ·胞苷分析测定方法 | 第32-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41页 |
| ·游离细胞法合成胸苷工艺研究的结果与讨论 | 第33-37页 |
| ·菌体培养时间对胸苷酶法合成的影响 | 第33-34页 |
| ·转化反应时间对胸苷酶法合成的影响 | 第34页 |
| ·反应液pH对胸苷酶法合成的影响 | 第34-35页 |
| ·转化反应温度对胸苷酶法合成的影响 | 第35-36页 |
| ·正交试验 | 第36-37页 |
| ·验证试验 | 第37页 |
| ·游离细胞法合成胞苷工艺研究的结果与讨论 | 第37-41页 |
| ·菌体培养时间对胞苷酶法合成的影响 | 第37-38页 |
| ·转化反应时间对胞苷酶法合成的影响 | 第38-39页 |
| ·反应液pH对胞苷酶法合成的影响 | 第39页 |
| ·转化反应温度对胞苷酶法合成的影响 | 第39-40页 |
| ·正交试验 | 第40-41页 |
| ·验证试验 | 第41页 |
| ·小结 | 第41-42页 |
| 第三章 细胞固定材料的研究 | 第42-52页 |
| ·前言 | 第42页 |
|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42-43页 |
| ·实验仪器 | 第42页 |
| ·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 ·实验方法 | 第43-45页 |
| ·海藻酸钠固定的研究 | 第43-45页 |
| ·缓冲液组成 | 第43-44页 |
| ·菌体的制备 | 第44页 |
| ·固定化微球的制备 | 第44页 |
| ·微球强度的测定 | 第44-45页 |
| ·聚乙烯醇固定的研究 | 第45页 |
| ·反应液组成 | 第45页 |
| ·菌体的制备 | 第45页 |
| ·聚乙烯醇微球的制备 | 第45页 |
| ·微球强度的测定 | 第4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1页 |
| ·海藻酸钠固定研究的结果与讨论 | 第45-48页 |
| ·钙化方法对微球强度的影响 | 第45页 |
| ·微球制备方法改良对强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 ·不同磷酸盐缓冲体系对微球强度的影响 | 第46页 |
| ·MgO添加量对微球强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 ·保存方法对微球强度的影响 | 第47页 |
| ·降低强度测试温度的微球强度 | 第47-48页 |
| ·海藻酸钠-壳聚糖的微球强度 | 第48页 |
| ·聚乙烯醇固定研究的结果与讨论 | 第48-51页 |
| ·CaCl2浓度对微球强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 ·海藻酸钠含量对微球强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 ·保存方法对微球强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 ·定性描述聚乙烯醇微球的强度 | 第51页 |
| ·小结 | 第51-52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 附录:HPLC图谱 | 第58-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