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部分英文缩写说明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银耳菌的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银耳菌的分类地位和生态分布 | 第12页 |
·银耳菌的生活史 | 第12-13页 |
·银耳菌在生活史各个阶段形态学的研究 | 第13-14页 |
·银耳菌的二型态现象及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银耳菌的应用价值 | 第15-16页 |
·香灰菌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香灰菌的分类地位 | 第16页 |
·香灰菌形态及生长特点 | 第16-17页 |
·香灰菌的生理生化研究 | 第17页 |
·银耳菌与香灰菌的相互关系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银耳菌同香灰菌伴生现象的发现 | 第17-18页 |
·银耳菌同香灰菌的胞外酶水平研究 | 第18页 |
·银耳菌同香灰菌"同住"关系的提出 | 第18-19页 |
·银耳菌同香灰菌"寄生"关系的提出 | 第19页 |
·存在于银耳属中的寄生关系研究简介 | 第19-22页 |
·银耳属中真菌寄生真菌 | 第19-20页 |
·银耳属中寄生关系的特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银耳菌丝与香灰菌丝相互作用的形态学研究 | 第22-30页 |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菌种 | 第22页 |
·培养基 | 第22页 |
·主要试剂 | 第22页 |
·主要仪器 | 第22-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页 |
·银耳菌丝、香灰菌丝菌种的活化 | 第23页 |
·银耳菌丝、香灰菌丝及其混合菌丝的光学显微镜观察 | 第23页 |
·银耳菌丝、香灰菌丝及其混合菌丝的扫描电镜观察 | 第23页 |
·银耳菌丝、香灰菌丝与几种真菌的配对培养观察 | 第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9页 |
·光学显微镜下银耳菌丝与香灰菌丝的形态 | 第23-24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银耳菌丝与香灰菌丝的形态及特殊结构 | 第24-27页 |
·银耳菌丝及香灰菌丝同7种真菌在共培养的形态变化及差异 | 第27-29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银耳菌丝与香灰菌丝相互作用的胞外酶活研究 | 第30-44页 |
·实验材料 | 第30-31页 |
·菌种 | 第30页 |
·培养基 | 第30页 |
·主要试剂 | 第30-31页 |
·主要仪器 | 第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4页 |
·菌种培养及生长观察 | 第31-32页 |
·胞外酶的提取及处理 | 第32页 |
·三种纤维素酶活性测定 | 第32页 |
·木聚糖酶的酶活测定 | 第32-33页 |
·多酚氧化酶的酶活测定 | 第33页 |
·漆酶活性测定 | 第33页 |
·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测定 | 第33页 |
·香灰菌胞外黑色素对银耳菌丝多酚氧化酶活的影响试验 | 第33-34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41页 |
·两组实验中银耳及香灰菌丝的生长状态 | 第34页 |
·两组实验中的内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变化 | 第34-35页 |
·两组实验中的外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变化 | 第35-36页 |
·两组实验中的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 | 第36页 |
·两组实验中的木聚糖酶活性变化 | 第36-37页 |
·两组实验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 | 第37-38页 |
·两组实验中的漆酶活性变化 | 第38页 |
·两组实验中的几丁质酶活性变化 | 第38-39页 |
·两组实验中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变化 | 第39-40页 |
·香灰菌胞外黑色素对银耳菌丝多酚氧化酶的影响 | 第40-41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41-44页 |
第四章 银耳与香灰菌相互作用的差异表达基因研究 | 第44-59页 |
·实验材料 | 第44-46页 |
·菌种 | 第44页 |
·培养基 | 第44页 |
·主要试剂及制备 | 第44-46页 |
·主要仪器 | 第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6-52页 |
·材料培养 | 第46页 |
·RNA提取及纯化 | 第46-48页 |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48页 |
·RAP-PCR扩增 | 第48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硝酸银染色 | 第48-49页 |
·条带回收、重扩增及纯化 | 第49页 |
·差异片断的克隆 | 第49-51页 |
·差异片断的测序及分析 | 第51页 |
·Northern杂交分析 | 第51-5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7页 |
·RNA提取及纯化结果 | 第52-53页 |
·RAP-PCR差异显示分析 | 第53-54页 |
·差异片段的重扩增、克隆与鉴定结果 | 第54-55页 |
·差异片段的序列分析及BLAST比对结果 | 第55-56页 |
·Northern杂交结果 | 第56-57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57-59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