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视角下教育投入模式与体制创新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1章 总论 | 第12-16页 |
·研究问题及背景 | 第12页 |
·研究目标及思路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及结构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及资料 | 第14-16页 |
第2章 理论借鉴与概念框架 | 第16-24页 |
·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7-18页 |
·理论借鉴 | 第18-22页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8-19页 |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9-20页 |
·经济增长理论 | 第20-21页 |
·教育公平理论 | 第21-22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4页 |
·城乡教育 | 第22-23页 |
·教育投入体制 | 第23-24页 |
第3章 教育投入体制的分类比较 | 第24-32页 |
·教育投入体制的分类 | 第24-27页 |
·政府主导型教育投入体制 | 第24-25页 |
·市场主导型教育投入体制 | 第25-27页 |
·政府市场结合型教育投入体制 | 第27页 |
·教育投入体制的比较 | 第27-31页 |
·两类政府主导模式 | 第27-29页 |
·市场主导模式 | 第29-30页 |
·政府市场结合模式 | 第30-31页 |
·我国教育投入模式的选择 | 第31-32页 |
第4章 我国教育投入体制的现实审视 | 第32-42页 |
·我国教育投入体制的历史演进 | 第32-34页 |
·“两条腿走路”时期 | 第32页 |
·“分级办学”时期 | 第32-33页 |
·“以县为主”时期 | 第33页 |
·“省级统筹”时期 | 第33-34页 |
·我国教育投入体制的现状分析 | 第34-38页 |
·我国教育投入的总体状况 | 第34-35页 |
·教育投入体制的结构分析 | 第35-38页 |
·我国教育投入体制的效应分析 | 第38-41页 |
·测定方法与思路 | 第38-39页 |
·测算模型设定 | 第39-40页 |
·模型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我国教育投入体制的绩效评价与偏差分析 | 第42-54页 |
·绩效评价分析框架 | 第42-44页 |
·绩效评价的思路 | 第42页 |
·绩效评价的方法 | 第42-43页 |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43-44页 |
·绩效评价模型应用 | 第44-52页 |
·静态实证结果分析 | 第44-50页 |
·动态实证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绩效偏差:问题诊断 | 第52-54页 |
第6章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投入体制改革与创新 | 第54-62页 |
·统筹城乡教育投入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方向 | 第54-55页 |
·统筹城乡教育投入体制改革的目标 | 第54页 |
·统筹城乡教育投入体制改革的方向 | 第54-55页 |
·统筹城乡教育投入体制改革的原则与思路 | 第55-57页 |
·统筹城乡教育投入体制改革的原则 | 第55-56页 |
·统筹城乡教育投入体制改革的思路 | 第56-57页 |
·统筹城乡教育投入体制创新的路径选择 | 第57-59页 |
·投入主体创新 | 第57-58页 |
·投入结构创新 | 第58页 |
·投入制度创新 | 第58-59页 |
·统筹城乡教育投入体制创新的保障措施 | 第59-62页 |
·立法保障 | 第59页 |
·监督保障 | 第59-62页 |
第7章 结论 | 第62-66页 |
·研究结论 | 第62-63页 |
·政策建议 | 第63-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及科研项目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