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7-27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7-20页 |
| ·研究背景 | 第17-19页 |
|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0-24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24-27页 |
| 第2章 国内外产业集群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27-49页 |
| ·国外学者对产业集群相关理论的研究状况 | 第27-38页 |
| ·国外学者对产业集群的研究状况 | 第27-32页 |
| ·国外学者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状况 | 第32-37页 |
| ·国外学者对汽车产业集群与竞争力的研究状况 | 第37-38页 |
| ·国内学者对产业集群相关理论的研究状况 | 第38-49页 |
| ·国内学者对产业集群的研究状况 | 第38-43页 |
| ·国内学者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状况 | 第43-46页 |
| ·国内学者对汽车产业集群与竞争力的研究状况 | 第46-49页 |
| 第3章 产业集群的基础理论概述 | 第49-59页 |
| ·亚当·斯密的分工协作理论 | 第49-51页 |
| ·马歇尔的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理论 | 第51-52页 |
| ·韦伯的工业区位与产业集群理论 | 第52-53页 |
| ·前苏联的地域生产综合体与增长极理论 | 第53-55页 |
| ·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与产业集群理论 | 第55-56页 |
| ·波特的竞争优势与产业集群理论 | 第56-59页 |
| 第4章 国内外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 第59-89页 |
| ·国外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启示 | 第59-69页 |
| ·国外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 | 第59-67页 |
| ·国外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启示 | 第67-69页 |
| ·国内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 第69-81页 |
| ·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 | 第71-73页 |
| ·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 | 第73-75页 |
| ·环渤海汽车产业集群 | 第75-76页 |
| ·东北汽车产业集群 | 第76-78页 |
| ·华中汽车产业集群 | 第78-80页 |
| ·西南汽车产业集群 | 第80-81页 |
| ·国内汽车产业集群的不足剖析 | 第81-89页 |
| ·规模效益较差 | 第82-83页 |
| ·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发展 | 第83-84页 |
| ·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 第84-85页 |
| ·投资主体多元化导致生产主体多元化 | 第85-87页 |
| ·区域内企业竞争大于合作 | 第87-89页 |
| 第5章 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89-97页 |
| ·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目标的界定 | 第89-90页 |
| ·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体系中相关指标的分解 | 第90-91页 |
| ·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91-93页 |
| ·相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91页 |
| ·可预测性原则 | 第91-92页 |
| ·科学性与完备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92页 |
|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 | 第92页 |
| ·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92-93页 |
| ·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要求 | 第93-95页 |
| ·产业集群边界的确定 | 第93-94页 |
| ·数据的取得及可靠性评价 | 第94页 |
| ·评价指标筛选和处理 | 第94-95页 |
| ·评价体系中输入输出指标的设置 | 第95-97页 |
| 第6章 吉林省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 | 第97-115页 |
| ·吉林省汽车产业集群(综合)技术效率评价 | 第97-101页 |
| ·样本界定及相关基础数据的获取 | 第97-98页 |
| ·样本省份(综合)技术效率评价 | 第98-101页 |
| ·吉林省汽车产业集群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评价 | 第101-105页 |
| ·总体有效性的分解 | 第102-103页 |
| ·吉林省汽车产业集群纯技术有效性识别 | 第103-104页 |
| ·吉林省汽车产业集群规模有效性分析 | 第104-105页 |
| ·吉林省汽车产业集群核心企业竞争力评价 | 第105-115页 |
| ·样本界定及相关基础数据的获取 | 第106-107页 |
| ·核心企业(综合)技术效率评价 | 第107-110页 |
| ·核心企业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评价 | 第110-115页 |
| 第7章 吉林省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对策 | 第115-133页 |
| ·提高集群内汽车生产企业(综合)技术效率水平 | 第115-121页 |
| ·集群内汽车生产企业绩效评价 | 第115-119页 |
| ·提高集群内汽车生产企业(综合)技术效率水平 | 第119-121页 |
| ·提高集群内汽车生产企业纯技术效率水平 | 第121-123页 |
| ·重复评价有效决策单元的纯技术效率水平 | 第121-122页 |
| ·结合参照样本,分析“改进目标值” | 第122-123页 |
| ·提高集群内核心企业绩效水平 | 第123-133页 |
| ·提高集群内核心企业(综合)技术效率水平 | 第123-127页 |
| ·提高集群内核心企业纯技术效率水平 | 第127-130页 |
| ·提高集群内核心企业综合绩效水平 | 第130-133页 |
| 结论 | 第133-1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7-151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51-153页 |
| 附录 | 第153-171页 |
| 致谢 | 第1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