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中文目录 | 第8-11页 |
CONTENTS | 第11-14页 |
引言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24页 |
·自我和谐的研究概述 | 第16-19页 |
·自我和谐的内涵 | 第16-17页 |
·自我和谐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解释风格的研究概述 | 第19-20页 |
·解释风格的内涵 | 第19页 |
·解释风格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社会适应的研究概述 | 第20-22页 |
·社会适应的内涵 | 第20页 |
·社会适应的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自我和谐、解释风格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 | 第22-24页 |
·自我和谐与社会适应的关系 | 第22-23页 |
·解释风格与社会适应的关系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研究构想 | 第24-27页 |
·问题提出 | 第24页 |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24-25页 |
·研究程序 | 第25-26页 |
·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理论意义 | 第26页 |
·实践意义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研究一青少年自我和谐的结构及问卷编制 | 第27-41页 |
·研究目的 | 第27页 |
·预测问卷的编制 | 第27-28页 |
·半开放式问卷调查 | 第27-28页 |
·项目收集与编制 | 第28页 |
·初测问卷的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28-32页 |
·研究目的 | 第28页 |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2页 |
·正式问卷的形成 | 第32-38页 |
·研究目的 | 第32页 |
·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33-35页 |
·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35-36页 |
·青少年自我和谐正式问卷信度检验 | 第36-37页 |
·青少年自我和谐正式问卷效度检验 | 第37-38页 |
·讨论 | 第38-39页 |
·问卷的结构与形成 | 第38页 |
·问卷的项目鉴别力、信度和效度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1页 |
第四章 研究二青少年自我和谐的发展特点研究 | 第41-50页 |
·研究目的 | 第41页 |
·研究方法 | 第41页 |
·被试 | 第41页 |
·研究工具与研究程序 | 第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7页 |
·青少年自我和谐发展的总体特征 | 第41-42页 |
·青少年自我和谐发展的性别差异比较 | 第42-43页 |
·青少年自我和谐发展的年级差异比较 | 第43-45页 |
·青少年自我和谐在家庭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 第45-47页 |
·讨论 | 第47-49页 |
·青少年自我和谐发展的总体状况 | 第47页 |
·青少年自我和谐发展的性别差异分析 | 第47-48页 |
·青少年自我和谐的年级差异分析 | 第48页 |
·青少年自我和谐的家庭来源和独生子女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研究三青少年自我和谐、解释风格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 | 第50-63页 |
·研究目的 | 第50页 |
·研究假设 | 第50页 |
·研究方法 | 第50-51页 |
·被试 | 第50页 |
·研究工具 | 第50-51页 |
·研究程序 | 第5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9页 |
·青少年自我和谐、解释风格与社会适应的相关分析 | 第51-52页 |
·青少年自我和谐、解释风格对社会适应的回归分析结果 | 第52-54页 |
·青少年解释风格在自我和谐与社会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54-59页 |
·讨论 | 第59-62页 |
·青少年自我和谐、解释风格与社会适应的关系讨论 | 第59-61页 |
·解释风格在自我和谐与社会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6页 |
·主要结论 | 第63-64页 |
·关于《青少年自我和谐问卷》的编制 | 第63页 |
·青少年自我和谐的发展特点 | 第63页 |
·青少年自我和谐、解释风格与社会适应的关系 | 第63-64页 |
·主要贡献 | 第64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3页 |
附录 | 第73-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