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产业价值网构建和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致谢 | 第8-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引言 | 第13-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20-21页 |
·国外的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 第20页 |
·国内的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 第20-21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其组织结构 | 第21-23页 |
第2章 价值网和核心能力理论 | 第23-30页 |
·价值网 | 第23-25页 |
·价值链 | 第23-24页 |
·价值网 | 第24-25页 |
·核心能力 | 第25-30页 |
·核心能力的定义 | 第25页 |
·核心能力的特征 | 第25-26页 |
·核心竞争力观点和测度方法 | 第26-30页 |
第3章 我国汽车产业价值网构建 | 第30-38页 |
·引言 | 第30页 |
·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特征 | 第30-31页 |
·我国汽车产业价值网构建的必要性 | 第31-32页 |
·构建价值网的基本条件 | 第32-34页 |
·我国汽车产业价值网的组织结构模型 | 第34-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以顾客为中心的汽车产业价值网的稳定性 | 第38-52页 |
·引言 | 第38页 |
·收益分配的 Shapley 值 | 第38-39页 |
·价值网形成的条件 | 第39页 |
·制造商和供应商合作博弈时价值网的稳定性 | 第39-42页 |
·独立决策 | 第39-40页 |
·合作决策 | 第40-42页 |
·比较分析 | 第42页 |
·制造商和销售商合作博弈时价值网的稳定性 | 第42-47页 |
·独立决策 | 第43-45页 |
·合作决策 | 第45-46页 |
·比较分析 | 第46-47页 |
·制造商与单个竞争者合作博弈时价值网的稳定性 | 第47-50页 |
·独立决策 | 第47-48页 |
·合作决策 | 第48-49页 |
·比较分析 | 第49-50页 |
·动态价值网的稳定性判定定理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以顾客为中心的汽车产业价值网核心能力 | 第52-63页 |
·引言 | 第52页 |
·点企业核心能力的内外部识别 | 第52-54页 |
·点企业核心能力的内部识别 | 第52-53页 |
·点企业核心能力的外部识别 | 第53-54页 |
·点企业核心能力的层次模型和指标体系 | 第54-57页 |
·点企业核心能力和价值网核心企业的定性识别 | 第57-59页 |
·点企业核心能力的定性识别 | 第57-58页 |
·价值网核心企业的定性识别 | 第58-59页 |
·点企业核心能力和价值网核心企业的定量识别 | 第59-62页 |
·企业核心能力的定量识别 | 第59-61页 |
·价值网的核心企业的定量识别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3-65页 |
·全文总结 | 第63-64页 |
·研究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