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4页 |
·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单风机层面 | 第14-15页 |
·风电场层面 | 第15-17页 |
·主要贡献与内容安排 | 第17-20页 |
第2章 双馈式风力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能力评估 | 第20-48页 |
·撬棒式低电压穿越能力评估 | 第20-34页 |
·双馈电机的动态模型 | 第21-23页 |
·撬棒电路触发后的双馈系统响应 | 第23-28页 |
·基于简化线性模型的短路电流 | 第28-30页 |
·基于器件级仿真的短路电流及撬棒式低电压穿越能力评估 | 第30-34页 |
·非撬棒式低电压穿越能力评估 | 第34-47页 |
·非撬棒式低电压穿越过程中的双馈电机简化模型 | 第34-36页 |
·非撬棒式低电压穿越的最优控制问题 | 第36-39页 |
·最优转子电压的获得 | 第39-40页 |
·最优控制问题的求解 | 第40-42页 |
·非撬棒式低电压穿越能力评估算例 | 第42-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3章 新型双向级联式升降压变流器 | 第48-74页 |
·双向级联式升降压变流器概述 | 第48-51页 |
·双向级联式升降压变流器拓扑 | 第51-52页 |
·双向级联式升降压变流器的分析与建模 | 第52-56页 |
·Buck级工作原理 | 第52-53页 |
·Boost级工作原理 | 第53-55页 |
·变流器的数学模型 | 第55-56页 |
·双向级联式升降压变流器的控制 | 第56-61页 |
·系统的开关周期平均值模型 | 第56页 |
·电流环设计 | 第56-57页 |
·电压环设计 | 第57-58页 |
·输出调制 | 第58-61页 |
·双向级联式升降压变流器的实现 | 第61-70页 |
·仿真和实验系统配置 | 第61-64页 |
·稳态性能验证 | 第64-68页 |
·动态性能验证 | 第68-70页 |
·双向级联式升降压变流器的推广与应用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4章 双馈风电场―混合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建模与分析 | 第74-98页 |
·双馈风电场―混合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拓扑与建模 | 第74-85页 |
·系统结构的提出 | 第74-76页 |
·系统建模 | 第76-85页 |
·系统模型分析 | 第85-96页 |
·系统功率流分析 | 第85-87页 |
·整流器子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 第87-92页 |
·整流器子系统动态特性验证 | 第92-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第5章 双馈风电场―混合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与控制 | 第98-127页 |
·双馈风电场―混合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正常运行控制 | 第98-117页 |
·STATCOM子系统控制器设计 | 第98-101页 |
·整流器子系统控制器设计 | 第101-104页 |
·逆变器子系统控制器设计 | 第104-109页 |
·仿真结果 | 第109-117页 |
·双馈风电场―混合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低电压穿越策略 | 第117-125页 |
·双馈风电场的运行策略改进 | 第118-121页 |
·STATCOM子系统的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 | 第121-122页 |
·整流器子系统的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 | 第122-123页 |
·仿真结果 | 第123-125页 |
·本章小结 | 第125-12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7-130页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127-128页 |
·研究展望 | 第128-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38页 |
致谢 | 第138-140页 |
附录A 符号约定 | 第140-142页 |
附录B 式(4-60)和(4-61)的证明 | 第142-14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44-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