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圆调质池调节特性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水质波动与危害 | 第11-12页 |
·调节池概述 | 第12-16页 |
·调节池定义 | 第12-14页 |
·调节池的作用 | 第14-15页 |
·调节池的调节方式 | 第15-16页 |
·差程式调质池主要类型 | 第16-19页 |
·同心圆式调质池 | 第17页 |
·并流式调质池 | 第17-18页 |
·对角线出水式调质池 | 第18页 |
·折流开孔式调质池 | 第18-19页 |
·同心圆调质池的应用 | 第19-20页 |
·现有设计计算方法 | 第20-21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20页 |
·物料衡算法 | 第20-21页 |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1-2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2章 同心圆调质池数学模型 | 第23-28页 |
·同心圆调质池结构 | 第23页 |
·时间追溯法 | 第23-24页 |
·结构化模型 | 第24-26页 |
·相似准则 | 第24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24-26页 |
·调质功能定量评价方法 | 第26-28页 |
第3章 调节效果试验 | 第28-34页 |
·出水浓度检测方法 | 第28页 |
·流量对调节效果影响 | 第28-29页 |
·试验装置 | 第28-29页 |
·试验步骤 | 第29页 |
·通道数对调节效果影响 | 第29-30页 |
·试验装置 | 第29-30页 |
·试验步骤 | 第30页 |
·结果分析 | 第30-34页 |
第4章 水力停留时间校正 | 第34-68页 |
·水槽无效区测定试验 | 第34-47页 |
·“刺激—响应”法 | 第34-43页 |
·图像分析法 | 第43-46页 |
·两种方法比较 | 第46-47页 |
·同心圆调质池无效区测定试验 | 第47-51页 |
·无效区与 H/ri的关系 | 第51-60页 |
·Vd%与 H / ri成正比 | 第51-56页 |
·Vd%与( H/ ri)1/2成正比 | 第56-58页 |
·Vd%与(H / ri)2成正比 | 第58-60页 |
·无效区与 Q 的关系 | 第60-65页 |
·Vd%与 Q 成反比 | 第60-62页 |
·Vd% Q1/2成反比 | 第62-63页 |
·Vd%与 Q2成反比 | 第63-65页 |
·校正后的数学模型 | 第65-68页 |
第5章 过程仿真与工程计算示例 | 第68-78页 |
·Labview 可视化仿真软件 | 第68-69页 |
·Labview 简介 | 第68-69页 |
·设计参数对出水浓度的影响 | 第69-74页 |
·重合调质现象 | 第71-72页 |
·反相调质现象 | 第72-73页 |
·理想调质现象 | 第73-74页 |
·工程计算示例 | 第74-78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建议 | 第79-80页 |
第7章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