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 ·锂资源的开发及其意义 | 第10-12页 |
| ·锂及其化合物的主要用途 | 第10-11页 |
| ·锂资源分布 | 第11-12页 |
| ·锂的生产工艺现状 | 第12-17页 |
| ·锂矿石提锂 | 第12页 |
| ·盐湖卤水提锂 | 第12-16页 |
| ·废弃物中锂的回收 | 第16-17页 |
| ·锰系离子筛的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 ·离子筛前驱体的结构及微观吸附机理 | 第17-18页 |
| ·离子筛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 ·离子筛材料的的酸浸-吸附机理 | 第20-21页 |
| ·粒状离子筛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 ·离子筛存在的问题与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Li_(1.6)Mn_(1.6)O_4的制备及其锂离子筛吸附性能 | 第24-43页 |
| ·实验原料及检测仪器 | 第24-26页 |
| ·主要试剂 | 第24-25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5-26页 |
| ·试验方法 | 第26-28页 |
| ·材料的合成 | 第26页 |
| ·酸浸实验 | 第26页 |
| ·吸附实验 | 第26-27页 |
| ·材料表征 | 第27-28页 |
| ·试验结果及讨论 | 第28-41页 |
| ·Li_(1.6)Mn_(1.6)O_4的制备 | 第28-30页 |
| ·Li_(1.6)Mn_(1.6)O_4的酸洗性能 | 第30页 |
| ·溶液pH值对离子筛吸附容量的影响 | 第30-33页 |
| ·物相和化学分析 | 第33-35页 |
| ·离子筛在卤水中的吸附性能 | 第35-37页 |
| ·离子筛在卤水中的循环性能 | 第37-39页 |
| ·分离系数 | 第39-40页 |
| ·Li_2CO_3的制备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第三章 粒状吸附剂的制备及其静态吸附性能 | 第43-60页 |
| ·实验及检测方法 | 第43-45页 |
| ·粒状吸附剂的制备 | 第43-44页 |
| ·颗粒的酸浸和静态吸附试验 | 第44-45页 |
| ·粒状吸附剂的孔结构及表面形貌分析 | 第45-47页 |
| ·静态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47-58页 |
| ·粒状吸附剂前驱体的酸浸性能 | 第47-48页 |
| ·粒状吸附剂的静态吸附性能 | 第48-52页 |
| ·吸附动力学的研究 | 第52-55页 |
| ·吸附等温线的研究 | 第55-57页 |
| ·粒状吸附剂的循环性能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第四章 粒状吸附剂的动态吸附性能 | 第60-67页 |
| ·柱状吸附试验方法 | 第60-61页 |
| ·粒状吸附剂的上柱吸附试验结果 | 第61-66页 |
| ·吸附穿透曲线 | 第61-62页 |
| ·吸附过程中交换区的计算 | 第62-65页 |
| ·解吸流出曲线 | 第65-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