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课题的组织结构 | 第14-17页 |
第二章 煤矿三维建模与可视化实现的综合分析 | 第17-35页 |
·建模技术 | 第17-19页 |
·建模技术的比较 | 第17-18页 |
·混合建模技术的实现 | 第18-19页 |
·三维可视化系统数据模型研究 | 第19-22页 |
·三维数据模型 | 第19-20页 |
·地层与巷道三维集成建模的思路 | 第20页 |
·基于TIN和ARTP的三维集成数据结构设计 | 第20-22页 |
·几何建模及其算法研究 | 第22-27页 |
·巷道三维建模的设计 | 第23-26页 |
·地质煤层三维建模的设计 | 第26-27页 |
·矿区工业场景空间对象几何建模 | 第27页 |
·OpenGL可视化技术 | 第27-30页 |
·OpenGL的功能 | 第27-28页 |
·OpenGL绘图原理 | 第28-29页 |
·OpenGL运行环境的设置 | 第29-30页 |
·基于OpenGL的三维可视化实现过程 | 第30-32页 |
·环境背景的参数设置 | 第30-31页 |
·三维模型变换 | 第31-32页 |
·光栅化及片段处理 | 第32页 |
·可视化的实现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5页 |
第三章 基于OPC技术系统集成的研究 | 第35-47页 |
·基于OPC的系统集成思路 | 第35页 |
·OPC技术 | 第35-39页 |
·OPC基础技术简介 | 第35-36页 |
·OPC技术原理及其结构模式 | 第36-38页 |
·OPC的框架与组件 | 第38-39页 |
·OPC服务器和客户端接口的设计 | 第39-46页 |
·OPC服务器对象与通信逻辑 | 第39-42页 |
·OPC服务器接口的设计 | 第42-45页 |
·OPC客户端接口的设计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基于OPC的三维组态软件平台的研究与设计 | 第47-69页 |
·组态软件结构和功能分析 | 第47-50页 |
·组态软件的开发研究现状 | 第47-48页 |
·组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 第48-49页 |
·开发三维组态平台的关键技术 | 第49-50页 |
·基于OPC的三维组态平台的总体设计 | 第50-52页 |
·系统特点 | 第50页 |
·开发环境和工具 | 第50-51页 |
·开发和运行模块的设计 | 第51-52页 |
·图形绘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52-60页 |
·绘图模块的构成 | 第52-53页 |
·图形绘制过程 | 第53-54页 |
·图形绘制模块的编程实现 | 第54-60页 |
·基于OPC技术的通讯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 第60-67页 |
·OPC服务器接口的总体结构与功能 | 第61页 |
·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 第61-63页 |
·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 第63-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煤矿生产三维可视化综合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69-93页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69-74页 |
·总体构架 | 第69-71页 |
·系统性能 | 第71-72页 |
·实现方法简述 | 第72-74页 |
·可视化界面的设计 | 第74-80页 |
·界面设计风格 | 第74-76页 |
·界面开发过程 | 第76-80页 |
·系统的实现 | 第80-85页 |
·系统三维交互模式实现 | 第80-81页 |
·系统集成的实现 | 第81-85页 |
·人员定位系统的实现 | 第85-90页 |
·系统组成 | 第85-86页 |
·信息查询 | 第86-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3页 |
第六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 第93-95页 |
·总结 | 第93-94页 |
·前景展望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100-101页 |
附录一:极小化OpenGL的绘图程序构架 | 第101-105页 |
附录二:天空盒绘制关键程序 | 第105-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