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拉板索穹顶结构体系和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空间结构概述 | 第11-12页 |
1.2 索穹顶结构概述 | 第12-16页 |
1.2.1 索穹顶结构特点及种类 | 第12-14页 |
1.2.2 索穹顶结构的发展历史及工程应用 | 第14-16页 |
1.2.3 索穹顶结构的屋面材料 | 第16页 |
1.3 索穹顶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1 结构静动力性能分析 | 第17页 |
1.3.2 施工成形过程分析 | 第17-18页 |
1.3.3 模型试验研究 | 第18页 |
1.4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8-19页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钢拉板索穹顶结构体系 | 第21-31页 |
2.1 钢拉板索穹顶结构 | 第21-22页 |
2.2 钢拉板索穹顶的结构特点 | 第22-25页 |
2.2.1 条形钢拉板结构形式 | 第22-23页 |
2.2.2 钢拉板索穹顶结构的节点构造 | 第23-24页 |
2.2.3 钢拉板索穹顶结构的结构特点 | 第24-25页 |
2.3 钢拉板索穹顶结构预应力设计 | 第25-29页 |
2.3.1 迭代法找力分析理论 | 第25页 |
2.3.2 找力分析迭代算法 | 第25-26页 |
2.3.3 算例分析 | 第26-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钢拉板索穹顶结构静动力分析 | 第31-47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31-33页 |
3.2.1 计算模型 | 第31-32页 |
3.2.2 非线性有限元平衡方程建立与求解 | 第32-33页 |
3.2.3 求解收敛准则 | 第33页 |
3.3 钢拉板索穹顶静力性能分析 | 第33-40页 |
3.3.1 全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静力性能 | 第33-35页 |
3.3.2 参数分析 | 第35-40页 |
3.4 钢拉板索穹顶动力性能分析 | 第40-45页 |
3.4.1 基本原理 | 第40-41页 |
3.4.2 自振特性 | 第41-43页 |
3.4.3 参数水平 | 第43-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钢拉板索穹顶施工技术及施工过程分析 | 第47-59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钢拉板索穹顶结构施工方法 | 第47-49页 |
4.2.1 既有索穹顶结构施工方法 | 第47-48页 |
4.2.2 钢拉板索穹顶结构施工方法 | 第48-49页 |
4.3 确定索杆系静力平衡态的非线性动力有限元法 | 第49-54页 |
4.3.1 分析思路 | 第49-50页 |
4.3.2 基本步骤 | 第50-52页 |
4.3.3 关键技术措施 | 第52-53页 |
4.3.4 分析方法特点 | 第53-54页 |
4.4 钢拉板索穹顶结构施工过程分析 | 第54-57页 |
4.4.1 分析模型 | 第54-55页 |
4.4.2 施工步骤 | 第55页 |
4.4.3 施工过程分析结果 | 第55-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钢拉板索穹顶结构模型试验研究 | 第59-83页 |
5.1 试验目的 | 第59页 |
5.2 试验模型设计 | 第59-64页 |
5.2.1 环梁及其连接 | 第60页 |
5.2.2 钢拉板及其端部节点 | 第60-61页 |
5.2.3 撑杆及其节点 | 第61-63页 |
5.2.4 模型构件加工及制作 | 第63-64页 |
5.3 试验前期准备 | 第64-66页 |
5.3.1 测试仪器准备 | 第64-65页 |
5.3.2 测点布置 | 第65-66页 |
5.3.3 试件与仪器标定 | 第66页 |
5.4 试验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66-67页 |
5.5 试验测试内容 | 第67-80页 |
5.5.1 杆件安装与结构施工成型 | 第67-71页 |
5.5.2 初始内力及标高调整 | 第71-72页 |
5.5.3 满跨活荷载加载实验 | 第72-76页 |
5.5.4 半跨活荷载加载实验 | 第76-79页 |
5.5.5 误差分析 | 第79-8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0-8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3-87页 |
6.1 总结 | 第83-84页 |
6.2 展望 | 第84-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