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商业经济管理法令论文

反垄断法中损害赔偿构成要件之探讨

论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导言第12-16页
 一、选题意义第12-13页
 二、研究现状第13-14页
 三、研究方法第14页
 四、创新与难点第14-16页
第一章 反垄断法损害赔偿构成要件之概述第16-25页
 第一节 反垄断法损害赔偿的概述第16-20页
  一、反垄断法损害赔偿的概念第16-17页
  二、反垄断法损害赔偿的性质第17-19页
  三、反垄断法损害赔偿的特点第19-20页
 第二节 反垄断法损害赔偿构成要件的界定第20-23页
  一、民事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第20-22页
  二、反垄断法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第22-23页
 第三节 我国反垄断法损害赔偿构成要件的法律规定第23-25页
  一、反垄断法中的相关规定第23-24页
  二、民事法律中的相关规定第24页
  三、“公平交易法”中的相关规定第24-25页
第二章 反垄断法损害赔偿构成要件之立法比较第25-38页
 第一节 主体要件之立法比较第25-28页
  一、损害赔偿请求权人的资格标准第25-26页
  二、消费者与社会团体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第26-28页
  三、损害赔偿责任承担者第28页
 第二节 归责原则之立法比较第28-31页
  一、过错责任模式第29-30页
  二、无过错责任模式第30页
  三、故意加重模式第30-31页
 第三节 违法行为之立法比较第31-35页
  一、垄断违法行为的认定第31-32页
  二、可诉垄断违法行为的范围第32-34页
  三、行政垄断行为的可诉性第34-35页
 第四节 具有因果关系的垄断损害之立法比较第35-38页
  一、垄断损害的范围第35-36页
  二、垄断损害的计算第36-37页
  三、因果关系的认定第37-38页
第三章 反垄断法损害赔偿构成要件与民法的关系第38-46页
 第一节 两者法律规定的模式第38-39页
  一、未予特殊规定的模式第38页
  二、予以特殊规定的模式第38-39页
  三、选择适用的模式第39页
 第二节 两者立法目的的差异第39-42页
  一、民事损害赔偿的目的第40页
  二、反垄断法损害赔偿的目的第40-41页
  三、填补原则不适用于反垄断法损害赔偿第41-42页
 第三节 两者构成要件的分析第42-46页
  一、具体构成要件的区别第42-43页
  二、两者竞合关系的思考第43-44页
  三、选择特殊规定的模式第44-46页
第四章 我国反垄断损害赔偿构成要件之完善建议第46-57页
 第一节 我国反垄断损害赔偿构成要件的立法缺陷第46-47页
  一、理念上的缺陷第46页
  二、制度上的缺陷第46页
  三、操作上的缺陷第46-47页
 第二节 我国反垄断损害赔偿构成要件的完善建议第47-53页
  一、传统意义构成要件的完善第47-50页
  二、建立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第50-51页
  三、将宽恕制度引入损害赔偿第51-52页
  四、完善建议的可操作性分析第52-53页
 第三节 完善反垄断损害赔偿构成要件的现实意义第53-57页
  一、有助于改进反垄断损害赔偿制度第53-54页
  二、有助于促进反垄断法的私人实施第54-55页
  三、有助于推进社会竞争文化的传播第55-57页
结束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2-63页
后记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有限公司清算不能时控制股东的赔偿责任--以弱势股东的权利救济为视角
下一篇:试论人寿保险中的自杀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