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6页 |
第1章 中国教师专业精神现状 | 第16-40页 |
·教师的敬业精神短视 | 第16-20页 |
·教师的信业精神乏力 | 第16页 |
·教师的奉献精神不足 | 第16-18页 |
·教师的勤业精神局限 | 第18-20页 |
·教师的乐业精神贫乏 | 第20页 |
·教师的科学精神肤浅 | 第20-25页 |
·对教师专业认识直观化、表面化 | 第21-22页 |
·对教育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机械、僵化 | 第22-23页 |
·教师教育教学实效观淡薄 | 第23-24页 |
·对教育评价模式的简单盲从 | 第24-25页 |
·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科研伪化 | 第25页 |
·教师的人文精神淡漠 | 第25-36页 |
·人本立场扭曲 | 第25-30页 |
·人类文化的责任意识模糊 | 第30-31页 |
·对优秀民族文化的弘扬不到位 | 第31-32页 |
·教师的文明意识缺欠 | 第32-36页 |
·教师的创新精神悬置 | 第36-40页 |
·教师受传统思想影响严重,创新精神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 第36-37页 |
·缺乏独立思考制约着教师的创新精神 | 第37-38页 |
·缺乏个性意识导致教师创新精神的缺失 | 第38-40页 |
第2章 当前中国教师专业精神缺失的原因 | 第40-51页 |
·中国的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理论的影响 | 第40-43页 |
·传统观念对教师专业精神的负面的影响 | 第40-41页 |
·传统教学论束缚着教师的专业精神 | 第41-42页 |
·社会环境中缺乏人文传统导致教师人文精神淡薄 | 第42-43页 |
·教师的社会地位与教师待遇对教师专业精神的影响 | 第43-44页 |
·教师的职前培养状况对教师专业精神的影响 | 第44-45页 |
·师范教育对教师的能力培养不足制约教师专业精神形成 | 第44页 |
·教育理论课程陈旧不利于培养教师的专业精神 | 第44页 |
·师范院校的教师对专业精神的示范力度不大 | 第44-45页 |
·师范生对教师专业的消极选择 | 第45页 |
·教师的在职培训流于形式 | 第45-47页 |
·由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看在职培训所存在的不足 | 第45-46页 |
·培训的目标没有突出专业精神 | 第46页 |
·培训的方式不当 | 第46页 |
·培训的内容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 | 第46页 |
·培训师资力量不够雄厚 | 第46-47页 |
·学校的管理简单化、模式化 | 第47-48页 |
·学校校长的“长官意志”、“专断”行为妨害教师的专业精神 | 第47页 |
·管理缺乏长远的专业发展眼光,限制教师的专业精神 | 第47-48页 |
·“重硬件投资”“轻软件建设”的教育观念制约教师专业精神 | 第48页 |
·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影响教师的专业精神 | 第48-49页 |
·教育自身专业地位的缺乏不利于教师的专业精神形成 | 第48页 |
·教育科研的缺乏有碍于教师的专业精神发展 | 第48-49页 |
·教育体制制约专业精神 | 第49-51页 |
·课程体制的原因 | 第49页 |
·教育评价体制 | 第49-51页 |
第3章 强化教师专业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精神培养 | 第51-69页 |
·超越传统的角色定位,提升教师专业工作者的价值 | 第51-53页 |
·改变自我期许,定位于专业人员 | 第51页 |
·锻造自我品格,做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 第51-52页 |
·关注心理健康,做学生的心理辅导师 | 第52页 |
·强化科研意识,做研究者、反思者 | 第52-53页 |
·改革教育体制,建立专门专业机构,加强行业监督和管理 | 第53-54页 |
·成立“国家教师教育审议会” | 第54页 |
·借鉴美国做法,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委员会 | 第54页 |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提高教师待遇 | 第54-56页 |
·完善法律规范,确立教师的法律地位 | 第54-55页 |
·加强政策力度,确保师资队伍建设 | 第55页 |
·确立教育自身的专业地位,尊重教育的内在价值 | 第55-56页 |
·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舆论,强化专业自豪感 | 第56页 |
·完善教师资格制度,提高教师专业地位 | 第56-57页 |
·与时俱进,提高我国教师的任职资格 | 第56页 |
·规定教师资格的有效分期,实行动态管理 | 第56-57页 |
·加强师范教育,培养专业精神 | 第57-59页 |
·严格标准,确保师范院校生源的优质 | 第57页 |
·与时俱进,改革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 | 第57-59页 |
·加强教师教育的师资建设 | 第59页 |
·重视师范院校对教师在职培训的作用 | 第59页 |
·发挥学校管理的作用,激发教师专业精神 | 第59-61页 |
·管理者要转变观念 | 第59页 |
·管理者要充满人文情怀 | 第59-60页 |
·管理者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要有坚定的专业信念和理性精神 | 第60页 |
·管理者要重视教师任职宣誓制度建设 | 第60-61页 |
·管理者要实施师本管理 | 第61页 |
·在教学实践中实化专业精神 | 第61-63页 |
·教学实践对新教师的特殊作用 | 第61-62页 |
·在教学实践中要让教师有自我实现的满足感 | 第62页 |
·在教学实践中才能感受到“场”的作用 | 第62页 |
·在教育实践中提高专业水平,做研究者 | 第62页 |
·在教育实践中反思,培养专业自觉 | 第62-63页 |
·利用好继续教育的平台,扩展教师专业精神 | 第63-65页 |
·继续教育要有双重目标 | 第63页 |
·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 第63-64页 |
·将教师的继续教育与教师资格认证相联系,促进教师在职进修 | 第64-65页 |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强化专业精神 | 第65-66页 |
·重视学校价值理念的培植 | 第65页 |
·重视学校文化的积累 | 第65-66页 |
·重视学校精神的培育 | 第66页 |
·改革教育评价标准,引导专业精神 | 第66-67页 |
·以科学务实的精神制订评价标准 | 第66-67页 |
·改变单一的应试教育评价体制 | 第67页 |
·加强自我修养,永葆专业精神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