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序 | 第8-13页 |
1 引言 | 第13-15页 |
2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大法宝 | 第15-21页 |
·开展统战工作的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统一战线学说 | 第15-16页 |
·毛泽东发展了统一战线学说 | 第16页 |
·邓小平丰富了统一战线学说 | 第16-17页 |
·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新发展 | 第17页 |
·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 第17-21页 |
·统一战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 第18页 |
·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 第18-19页 |
·统一战线在改革开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 第19-20页 |
·统一战线在新世纪新阶段的特征及发挥的重要作用 | 第20-21页 |
3 新的社会阶层是新世纪新阶段统战工作新着力点 | 第21-33页 |
·阶级、阶层与新的社会阶层 | 第21-23页 |
·阶级、阶层的涵义 | 第21页 |
·我国社会中存在的阶级和阶层 | 第21-23页 |
·社会转型与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 | 第23-26页 |
·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体制的转轨 | 第23-24页 |
·相关制度的变革 | 第24-25页 |
·经济结构和城乡结构的转型 | 第25-26页 |
·新的社会阶层的地位和作用 | 第26-27页 |
·从贡献的角度看新的社会阶层的地位和作用 | 第26-27页 |
·从全局的角度看新的社会阶层的地位和作用 | 第27页 |
·从世界潮流的走向看新的社会阶层的地位和作用 | 第27页 |
·新的社会阶层对统战工作带来的影响 | 第27-33页 |
·统一战线内部稳定性减弱 | 第27-29页 |
·统一战线内部社会阶层间的矛盾增加,且呈显性状态 | 第29页 |
·统一战线内部社会阶层间的矛盾纵横交错 | 第29-30页 |
·新的社会阶层逐渐成为统一战线内部构成的主导型阶层 | 第30-31页 |
·传统工农阶级在统一战线内部地位相对下降 | 第31-33页 |
4 创新统战工作载体是做好新时期统战工作的必然要求 | 第33-51页 |
·统战工作载体的内涵 | 第33-34页 |
·创新统战工作载体的必要性 | 第34页 |
·创新统战工作载体应该遵循的原则 | 第34-36页 |
·遵循系统论方法的若干原则 | 第34-35页 |
·协调原则在统一战线中的运用 | 第35-36页 |
·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载体创新方面的理论探索 | 第36-43页 |
·制度载体创新的理论探索 | 第36-39页 |
·管理载体创新的理论探索 | 第39-40页 |
·文化载体创新的理论探索 | 第40-42页 |
·活动载体创新的理论探索 | 第42-43页 |
·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载体创新方面的实践探索 | 第43-51页 |
·重视社区和街道统战工作 | 第43-44页 |
·广泛推进“光彩事业” | 第44-46页 |
·切实加强工商联工作 | 第46-47页 |
·发挥社团作用 | 第47-49页 |
·运用互联网等新型传媒 | 第49-51页 |
5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附录 A | 第53-54页 |
索引 | 第54-55页 |
作者简历 | 第55-5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