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多机系统软件安全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2页 |
| ·课题背景 | 第10页 |
| ·课题任务 | 第10-11页 |
| ·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2-19页 |
| ·系统需求概述 | 第12-13页 |
| ·国内外技术现状 | 第13-16页 |
| ·故障-安全技术的发展 | 第13页 |
| ·高水平的实时操作系统开发平台 | 第13-14页 |
| ·3取2平台 | 第14-15页 |
| ·热备关系的2取2平台 | 第15-16页 |
| ·系统体系结构基本需求 | 第16-18页 |
| ·系统安全性要求 | 第16-17页 |
| ·系统可靠性要求 | 第17页 |
| ·并联2重系设计要求 | 第17-18页 |
| ·约束 | 第18-19页 |
| ·设计约束 | 第18页 |
| ·安全约束 | 第18页 |
| ·操作约束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嵌入式多机系统体系结构 | 第19-25页 |
| ·系统硬件体系结构 | 第19-20页 |
| ·系统信息流示意图 | 第20-21页 |
| ·平台安全性分析 | 第21-22页 |
| ·独立性原则 | 第21页 |
| ·数据校核 | 第21-22页 |
| ·校验原则 | 第22页 |
| ·平台可用性说明 | 第22-23页 |
| ·冗余供电系统 | 第22页 |
| ·两套2取2的系统可以同步运行也可以独立运行 | 第22-23页 |
| ·平台可靠性说明 | 第23页 |
| ·平台可维护性说明 | 第23页 |
| ·系统技术指标计算原理 | 第23-25页 |
| ·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 | 第23页 |
| ·系统平均危险侧输出时间间隔 | 第23-25页 |
| 第四章 软件安全平台功能分解 | 第25-32页 |
| ·系统初始化 | 第25页 |
| ·系统主控模块 | 第25-26页 |
| ·正常状态控制要求 | 第25-26页 |
| ·仿真状态控制要求 | 第26页 |
| ·系内同步控制及数据接收 | 第26-28页 |
| ·主机周期定时控制 | 第27页 |
| ·从机周期定时控制 | 第27-28页 |
| ·接收来自I/O的外部数据 | 第28页 |
| ·接收来自操作员站的外部数据 | 第28页 |
| ·系内同步验证 | 第28页 |
| ·主系判定及切换 | 第28-30页 |
| ·手动切换状态处理 | 第29页 |
| ·自动状态主系判定 | 第29页 |
| ·主系同步自动切换 | 第29页 |
| ·备系同步自动切换 | 第29-30页 |
| ·系间同步处理及数据安全输出 | 第30-31页 |
| ·系间的同步控制 | 第30页 |
| ·备系失同步重构 | 第30-31页 |
| ·I/O安全输出及表示信息输出 | 第31页 |
| ·系统故障诊断及报警 | 第31页 |
| ·实现与COMM通讯 | 第31页 |
| ·实现与ICMOCM的通讯 | 第31-32页 |
| 第五章 软件安全平台设计 | 第32-40页 |
| ·软件控制流程 | 第32-33页 |
| ·主要的数据结构设计 | 第33-36页 |
| ·与应用层进行数据交换的逻辑通道 | 第33页 |
| ·平台内部使用的关键全局变量 | 第33-34页 |
| ·告警队列数据结构 | 第34-35页 |
| ·通信帧数据结构 | 第35-36页 |
| ·软件主要数据流 | 第36-38页 |
| ·系内同步数据 | 第36页 |
| ·系间民步数据 | 第36-37页 |
| ·系统状态数据 | 第37页 |
| ·系统告警故障信息 | 第37-38页 |
| ·接口设计 | 第38-39页 |
| ·出错处理设计 | 第39-40页 |
| 第六章 程序设计说明 | 第40-53页 |
| ·主控程序 | 第40-44页 |
| ·控程序作用 | 第40页 |
| ·初始化程序概要设计 | 第40-42页 |
| ·正常模式周期循环控制程序概要设计 | 第42-43页 |
| ·仿真摸式周期循环控制程序概要设计 | 第43-44页 |
| ·同步及主副系转换控制程序 | 第44-49页 |
| ·同步及主副系转换控制程序作用 | 第44页 |
| ·系内同步程序概要设计 | 第44-46页 |
| ·系间同步程序概要设计 | 第46-47页 |
| ·主系判定及主副系转换控制程序概要设计 | 第47-49页 |
| ·通信模块程序 | 第49-51页 |
| ·通信模块程序作用 | 第49页 |
| ·上位机通信模块程序概要设计 | 第49-50页 |
| ·智能I/O通信程序概要设计 | 第50-51页 |
| ·系统自诊断及告警处理程序 | 第51-53页 |
| ·系统自诊断及告警处理程序作用 | 第51页 |
| ·系纺自诊断程序概要设计 | 第51-52页 |
| ·系统报警队列管理程序概要设计 | 第52-53页 |
| 第七章 软件实现与测试 | 第53-55页 |
| ·软件安全平台的开发环境 | 第53页 |
| ·测试环境 | 第53页 |
| ·测试范围 | 第53-54页 |
| ·测试用例设计 | 第54页 |
| ·测试结论 | 第54页 |
| ·应用情况 | 第54-55页 |
| 第八章 结束语 | 第55-56页 |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55页 |
| ·问题和展望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