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0页 |
·糯玉米的基本特性 | 第12页 |
·糯玉米的用途 | 第12-14页 |
·作为重要原料 | 第12页 |
·作为营养食品 | 第12-13页 |
·果穗鲜食或冷冻 | 第13页 |
·用于酿酒 | 第13页 |
·用作饲料 | 第13-14页 |
·糯玉米的起源与演化 | 第14-15页 |
·糯玉米糯质性的分子机理 | 第15-16页 |
·糯玉米种质资源的分类研究 | 第16-17页 |
·表型分类研究 | 第16页 |
·遗传分类研究 | 第16-17页 |
·国内外糯玉米育种现状 | 第17-18页 |
·立题意义与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立题依据 | 第18-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玉米自交系的表型多样性研究 | 第20-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7页 |
·材料 | 第20-21页 |
·形态性状鉴定 | 第21-26页 |
·糯玉米杂交组合的组配及其产量性状调查 | 第26-27页 |
·数据统计 | 第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5页 |
·玉米自交系的形态多样性分析 | 第27-29页 |
·不同性状Shannon-Weaver 多样性指数的分布 | 第29-31页 |
·基于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 | 第31-32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32-34页 |
·不同糯玉米自交系杂交组合的产量表现 | 第34-35页 |
·讨论 | 第35-38页 |
·表型性状调查的准确性 | 第35-36页 |
·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 | 第36-37页 |
·不同糯玉米自交系的应用潜力分析 | 第37-38页 |
第三章 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类群划分 | 第38-5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8-42页 |
·材料 | 第38页 |
·基因型鉴定 | 第38-41页 |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1-42页 |
·聚类分析 | 第42页 |
·群体结构分析 | 第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53页 |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2-44页 |
·聚类分析 | 第44-51页 |
·群体结构分析 | 第51-53页 |
·讨论 | 第53-56页 |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3页 |
·遗传结构分析 | 第53-54页 |
·SSR 标记技术在糯玉米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可行性 | 第54-56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6-58页 |
·普通玉米自交系和糯玉米自交系的形态多样性分析 | 第56页 |
·普通玉米自交系和糯玉米自交系的形态聚类分析 | 第56页 |
·不同糯玉米自交系的应用潜力分析 | 第56页 |
·普通玉米自交系和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6-57页 |
·普通玉米自交系和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结构分析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历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