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公诉权的法律社会学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7页
第一章 以法律社会学为视角研究公诉权的意义第17-35页
 第一节 研究对象——公诉权第17-24页
  一、公诉权的性质第17-20页
  二、以公诉权为研究对象的意义第20-24页
 第二节 研究视角——法律社会学第24-29页
  一、孟德斯鸠:法的精神第25-26页
  二、萨维尼:体现为"民族精神"的法律第26页
  三、马克斯·韦伯:法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第26页
  四、庞德:作为社会工程的法律第26-27页
  五、卢维林与弗兰克:法律的不确定性第27-28页
  六、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法与社会的辩证关系第28-29页
 第三节 以法律社会学理论研究公诉权的意义第29-35页
  一、明确公诉权服务的对象——社会第30-31页
  二、厘清公诉权产生、发展和发达的动因——社会需要第31-32页
  三、揭示公诉权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第32-34页
  四、为公诉权研究提供更为现实的思路第34-35页
第二章 公诉权产生的社会机缘第35-59页
 第一节 刑事纠纷的复杂化第36-41页
  一、古罗马的"公犯之诉"第37-39页
  二、古雅典的关于侵犯国家利益的诉讼第39页
  三、古代中国的"官纠举"刑事起诉制度第39-40页
  四、古日尔曼、古代英国的国家追诉犯罪第40-41页
 第二节 纠纷解决的经济性要求第41-46页
  一、私人追诉刑事犯罪的经济弊端第42-44页
  二、对刑事追诉进行经济学分析的现实性第44-45页
  三、以公诉权追究犯罪的经济优势之分析第45-46页
 第三节 纠纷解决的伦理正当性要求第46-51页
  一、伦理与法律制度的关系第46-48页
  二、私力救济与伦理正当性的冲突第48-50页
  三、公诉权追究犯罪的伦理正当性第50-51页
 第四节 国家统治的变化第51-59页
  一、国家统治理论的发展第52-56页
  二、国家统治力量的增强第56-57页
  三、国家统治技术的纯熟第57-59页
第三章 社会变迁中的公诉权第59-86页
 第一节 国家与社会力量对比关系中的公诉权第61-68页
  一、国家与社会的逻辑关系第61-62页
  二、国家与社会的力量对比关系第62-64页
  三、国家与社会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对公诉权的影响第64-68页
 第二节 文化变迁中的公诉权第68-78页
  一、伦理道德变迁中的公诉权第70-72页
  二、宗教力量的变化与公诉权第72-75页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公诉权第75-78页
 第三节 经济变迁中的公诉权第78-86页
  一、经济变迁在社会变迁中的基础作用第78-80页
  二、经济变迁对公诉权的影响第80-86页
第四章 公诉权的社会价值第86-123页
 第一节 价值、法的价值、公诉权的价值第86-94页
  一、价值第86-88页
  二、法的价值第88-93页
  三、公诉权的社会价值第93-94页
 第二节 维护社会秩序的价值第94-100页
  一、追究具体犯罪,安抚直接被害者第94-96页
  二、震慑一般社会成员,恢复社会安全信心第96-98页
  三、彰显维护社会秩序决心,满足社会安全期待第98-100页
 第三节 节约社会资源价值第100-105页
  一、迅速终结追诉程序,减少社会资源消耗第101-103页
  二、公诉权科学整合追诉资源第103-104页
  三、平衡多种因素,合理分配司法资源第104-105页
 第四节 公诉权的理性价值第105-118页
  一、客观的追诉立场第108-112页
  二、理智的追诉手段第112-115页
  三、合理的追诉期限第115-118页
 第五节 实现社会正义价值第118-123页
  一、追诉犯罪,恢复实体正义第119-121页
  二、节制手段,实现程序正义第121-123页
第五章 公诉权的功能第123-144页
 第一节 功能、法律功能、公诉权的功能第123-125页
  一、社会学中的功能第123页
  二、法律功能第123-124页
  三、公诉权的功能第124-125页
 第二节 利益保护功能第125-128页
  一、对被害人利益的保护第126-127页
  二、对被追诉人合法利益的保护第127-128页
  三、对国家利益、社会公益的保护第128页
 第三节 利益平衡功能第128-132页
  一、控制犯罪与保障被追诉人权利之间的平衡第130-131页
  二、公正追诉与节约社会资源之间的平衡第131页
  三、追诉的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之间的平衡第131页
  四、国家追诉权与被害人权利之间的平衡第131-132页
 第四节 权力制约功能第132-139页
  一、公诉权对审判权的制约第135-136页
  二、公诉权对侦查权的制约第136-139页
 第五节 实现国家刑罚权的程序启动、推进功能第139-144页
  一、国家刑罚权实现的特点第139-141页
  二、权力行使的程序性要求第141-142页
  三、公诉权对刑事诉讼程序的启动和推进第142-144页
第六章 中国公诉权的社会基础第144-167页
 第一节 传统的中国公诉制度第144-148页
  一、一般官吏的犯罪纠举第145-146页
  二、监察机关对官吏犯罪的纠举第146-148页
 第二节 传统中国公诉权的社会基础第148-167页
  一、有臣民,无公民:崇拜、仰视权力,权利意识淡薄第148-153页
  二、礼治力量强大第153-158页
  三、社会价值取向:推崇整体和谐稳定第158-163页
  四、思维特点:重具体个别,轻一般抽象第163-167页
第七章 变革的中国社会与公诉权第167-209页
 第一节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及公诉权的现代化第167-171页
  一、中国近代的社会变迁第167-169页
  二、近代中国公诉权的现代化道路第169-171页
 第二节 公民精神的彰显、权利意识的觉醒与公诉权第171-180页
  一、公民精神和权利意识在中国第171-175页
  二、公民精神的彰显和权利意识的觉醒对公诉权的影响第175-180页
 第三节 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变与公诉权第180-189页
  一、社会流动的加强: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变第180-186页
  二、要求与挑战: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中的公诉权第186-189页
 第四节 社会分层的现实、机会平等的要求与公诉权第189-199页
  一、分层的社会现实第189-191页
  二、机会平等的要求第191-192页
  三、社会分层、机会平等对公诉权的要求第192-199页
 第五节 发展的和谐观念与公诉权第199-209页
  一、和谐观念的继承和发展第199-203页
  二、和谐观念的变化、发展对公诉权的新要求第203-209页
余论第209-212页
参考文献第212-220页
后记第220页

论文共2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糯玉米骨干自交系的表型及SSR分类研究
下一篇:公路规费电子稽查系统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