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构建创新型城市的途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背景 | 第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国外的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 ·国内的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 ·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 第2章 资源型城市和创新型城市的理论综述 | 第14-19页 |
| ·资源型城市的理论概述 | 第14-15页 |
| ·资源型城市的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概况 | 第15页 |
| ·创新型城市的理论概述 | 第15-18页 |
| ·创新的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 ·国外对创新型城市的界定 | 第16-17页 |
| ·国内对创新型城市的界定 | 第17-18页 |
| ·城市创新的作用机理 | 第18-19页 |
| 第3章 国内外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践 | 第19-25页 |
| ·国外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践 | 第19-21页 |
| ·德国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践 | 第19-20页 |
| ·美国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践 | 第20页 |
| ·韩国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践 | 第20-21页 |
| ·日本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践 | 第21页 |
| ·国内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践 | 第21-25页 |
| ·北京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践 | 第21-22页 |
| ·上海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践 | 第22-23页 |
| ·深圳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践 | 第23-24页 |
| ·杭州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践 | 第24-25页 |
| 第4章 资源型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问题分析 | 第25-33页 |
| ·资源型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必要性 | 第25-26页 |
| ·有利于资源型城市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 第25页 |
|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 | 第25页 |
| ·建设创新型城市可以促进资源型城市区域经济的发展 | 第25-26页 |
| ·建设创新型城市可为资源型城市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 第26页 |
| ·创新型城市的构成要素 | 第26-28页 |
| ·资源型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存在的问题 | 第28-33页 |
| ·资源型城市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缺失 | 第28-29页 |
| ·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关联度低 | 第29页 |
| ·创新意识差开放程度低 | 第29-30页 |
| ·城市布局分散辐射能力不足 | 第30页 |
| ·政府职能缺失创新制度不够完善 | 第30页 |
| ·资金匮乏科技创新投入不足 | 第30-31页 |
| ·科技创新人才和智力资源匮乏 | 第31-32页 |
| ·市场化创新体系不完善 | 第32页 |
|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健全 | 第32-33页 |
| 第5章 我国资源型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措施 | 第33-38页 |
| ·完善资源型城市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 | 第33页 |
| ·加大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第33页 |
| ·提升创新思维加强对外开放 | 第33-34页 |
| ·加强资源型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 第34页 |
| ·加大制度创新完善政府职能 | 第34-35页 |
| ·加强资源型城市创新资金的投入力度 | 第35-36页 |
| ·实施资源型城市创新型人才战略 | 第36页 |
| ·加强资源型城市创新型市场体系建设 | 第36-37页 |
| ·加强资源型城市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 | 第37-38页 |
| 第6章 大庆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建议 | 第38-44页 |
| ·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 第38页 |
| ·加快大庆市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 | 第38-40页 |
| ·弘扬创新文化 | 第40页 |
|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 | 第40-41页 |
| ·营造创新环境强化政府职能 | 第41页 |
| ·加大创新投入力度 | 第41-42页 |
| ·完善创新型人才机制 | 第42页 |
| ·完善市场化的创新体系 | 第42-43页 |
| ·加强大庆市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 第43-44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详细摘要 | 第49-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