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1-28页 |
| ·DNA甲基化 | 第11-13页 |
| ·CpG岛 | 第11-12页 |
| ·DNA甲基化的生物学作用 | 第12-13页 |
| ·DNA甲基化的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甲基化内切酶与CpG岛甲基化的检测 | 第13-15页 |
| ·甲基化敏感性限制性内切酶—PCR/Southern法 | 第14页 |
| ·限制性标记物全基因组扫描(RLGS) | 第14页 |
| ·差异性甲基化杂交分析(DMH) | 第14-15页 |
| ·甲基化CpG岛扩增子(MCA) | 第15页 |
| ·MBD4和BmrⅠ简介 | 第15-17页 |
| ·MBD家族 | 第15-16页 |
| ·MBD4蛋白 | 第16页 |
| ·MBD4与CpG突变和肿瘤发生 | 第16-17页 |
| ·BmrⅠ简介 | 第17页 |
| ·DNA重组技术与基因工程 | 第17-24页 |
| ·基因工程原理 | 第18页 |
| ·基因工程的步骤 | 第18-23页 |
| ·基因工程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 第23-24页 |
| ·人工酶 | 第24-26页 |
| ·人工酶的遗传设计 | 第24页 |
| ·酶基因的克隆 | 第24-25页 |
| ·人工酶的表达 | 第25页 |
| ·包涵体复性 | 第25-26页 |
| ·酶的分离与纯化 | 第26-27页 |
| ·常规分离纯化技术 | 第26-27页 |
| ·几种新颖的分离纯化技术 | 第27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28页 |
| 2 识别DNA甲基化位点人工内切酶的基因构建 | 第28-40页 |
| ·引言 | 第28页 |
|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8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 ·材料、培养基 | 第29页 |
| ·实验方法 | 第29-36页 |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29-30页 |
| ·BmrⅠ-MBD4重组基因的构建 | 第30-32页 |
| ·酶切载体和目的基因 | 第32页 |
| ·酶切DNA的纯化 | 第32-33页 |
| ·载体与目的基因的连接 | 第33页 |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3页 |
| ·转化与筛选 | 第33-34页 |
| ·质粒提取 | 第34-35页 |
| ·质粒的双酶切检测 | 第35页 |
| ·重组蛋白表达检测 | 第35-36页 |
| ·测序分析 | 第3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6-39页 |
| ·BmrⅠ-linker片段及linker-MBD4片段PCR扩增结果 | 第36-37页 |
| ·BmrⅠ-MBD4重组片段PCR扩增结果 | 第37-38页 |
| ·阳性重组克隆的筛选 | 第38-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3 识别DNA甲基化位点人工内切酶的表达 | 第40-47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实验材料 | 第40-41页 |
| ·菌株与质粒 | 第40页 |
| ·试验试剂 | 第40-41页 |
| ·主要仪器 | 第41页 |
| ·实验方法 | 第41-43页 |
| ·目的基因BmrⅠ-MBD4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 第42页 |
| ·不同诱导温度对目的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42-43页 |
| ·目的蛋白的可溶性表达 | 第43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3-46页 |
| ·不同诱导温度下目的蛋白的表达 | 第43-45页 |
| ·目的蛋白的可溶性表达 | 第45-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4 识别DNA甲基化位点人工内切酶的分离纯化与活性分析 | 第47-58页 |
| ·引言 | 第47页 |
| ·实验材料 | 第47-48页 |
| ·菌株与质粒 | 第47页 |
| ·试验试剂 | 第47页 |
| ·主要仪器 | 第47-48页 |
| ·实验方法 | 第48-54页 |
| ·目的蛋白的纯化前处理 | 第48-49页 |
| ·透析复性法包涵体复性 | 第49-50页 |
| ·阳离子交换分离纯化目的蛋白 | 第50-51页 |
| ·SDS-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 | 第51-52页 |
| ·底物质粒的制备 | 第52-53页 |
| ·目的蛋白的酶活性检测 | 第53页 |
| ·琼脂糖电泳 | 第53-54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4-57页 |
| ·目的蛋白的分离和纯化 | 第54-55页 |
| ·底物质粒的制备 | 第55页 |
| ·目的蛋白的活性检测 | 第55-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8-59页 |
| ·结论 | 第58页 |
| ·展望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附录Ⅰ 缩略语表 | 第61-62页 |
| 附录Ⅱ 质粒pET-21(+) | 第62-63页 |
| 附录Ⅲ BmrⅠ-MBD4重组基因碱基序列及重组蛋白氨基酸序列 | 第63-64页 |
| 附录Ⅳ BmrⅠ-MBD4测序图 | 第64-6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