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犯罪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体育犯罪概述 | 第9-16页 |
第一节 体育犯罪的的概念和意义 | 第9-11页 |
一、竞技体育的发展 | 第9页 |
二、体育犯罪概念的提出 | 第9-11页 |
第二节 体育犯罪的危害 | 第11-14页 |
一、体育事业的属性 | 第11-12页 |
二、体育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 第12-14页 |
第三节 从犯罪学角度研究体育犯罪的意义 | 第14-16页 |
一、有利于全面认识体育犯罪及其危害 | 第14页 |
二、有利于透彻分析体育犯罪的原因 | 第14-15页 |
三、有利于预防和控制体育犯罪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体育犯罪现象 | 第16-25页 |
第一节 体育犯罪现状 | 第16-22页 |
一、关于体育犯罪的状况 | 第16-19页 |
二、关于体育犯罪的特点 | 第19-20页 |
三、关于体育犯罪的发展趋势 | 第20-22页 |
第二节 体育犯罪类型 | 第22-25页 |
一、研究体育犯罪分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第22页 |
二、关于体育犯罪的类型 | 第22-25页 |
第三章 体育犯罪产生的原因 | 第25-31页 |
第一节 体育犯罪的主体原因 | 第25-26页 |
一、体育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偏低 | 第25页 |
二、体育从业者职业修养不高和法制观念淡薄 | 第25-26页 |
三、比赛竞争激烈以及运动员过度疲劳 | 第26页 |
第二节 体育犯罪的法制原因 | 第26-28页 |
一、法制建设落后于职业体育的发展 | 第26-27页 |
二、执法机构不健全 | 第27页 |
三、司法介入不足 | 第27-28页 |
第三节 体育犯罪的社会原因 | 第28-31页 |
一、金钱因素 | 第28页 |
二、管理人员官僚且不专业 | 第28-29页 |
三、运动员的合法权利被侵害 | 第29页 |
四、赛事组织混乱 | 第29-30页 |
五、产业化的负面影响 | 第30-31页 |
第四章 体育犯罪对策 | 第31-41页 |
第一节 欧美职业体育的法律制度的启示 | 第31-35页 |
一、制定先进的《体育法》 | 第31-32页 |
二、制定细密的具体体育法规 | 第32-35页 |
第二节 体育犯罪的法律对策 | 第35-37页 |
一、完善立法规定 | 第35-36页 |
二、完善法之间的相互补充协调和配套 | 第36页 |
三、司法介入 | 第36-37页 |
四、提高体育从业者的法律素质 | 第37页 |
第三节 体育犯罪的社会对策 | 第37-41页 |
一、加强体育道德建设 | 第37-39页 |
二、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和新闻媒体监督 | 第39-40页 |
三、切实保障运动员的合法权益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