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9-12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 2.1 应对方式 | 第12-17页 |
| 2.1.1 应对方式的概念及其种类 | 第12-13页 |
| 2.1.2 应对方式的理论 | 第13-15页 |
| 2.1.3 应对方式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2.1.4 现有研究不足 | 第17页 |
| 2.2 沙盘游戏 | 第17-20页 |
| 2.2.1 沙盘游戏的发展 | 第18-19页 |
| 2.2.2 沙盘游戏的理论基础 | 第19页 |
| 2.2.3 沙盘游戏的治疗原则 | 第19-20页 |
| 2.3 团体沙盘游戏 | 第20-23页 |
| 2.3.1 团体沙盘游戏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 2.3.2 团体沙盘游戏应用于应对方式的可能性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23-29页 |
| 3.1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 3.1.1 实验法 | 第23页 |
| 3.1.2 共识性质性研究 | 第23-24页 |
| 3.2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 3.3 研究假设 | 第24页 |
| 3.4 研究工具 | 第24-25页 |
| 3.5 研究思路及步骤 | 第25-29页 |
| 3.5.1 研究思路 | 第25页 |
| 3.5.2 研究步骤 | 第25-29页 |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第29-41页 |
| 4.1 问卷处理结果 | 第29-30页 |
| 4.1.1 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差异性检验 | 第29页 |
| 4.1.2 实验组应对方式前测、后测分数的差异性检验 | 第29-30页 |
| 4.1.3 对照组应对方式前测、后测分数的差异性检验 | 第30页 |
| 4.2 沙盘数据处理结果 | 第30-32页 |
| 4.2.1 沙盘游戏的制作时间 | 第30页 |
| 4.2.2 沙盘游戏创伤主题和治愈主题分析 | 第30-31页 |
| 4.2.3 沙盘游戏自我像分析 | 第31页 |
| 4.2.4 沙盘游戏沙具使用情况统计 | 第31-32页 |
| 4.3 质性研究结果 | 第32-41页 |
| 4.3.1 研究对象 | 第32页 |
| 4.3.2 研究小组 | 第32页 |
| 4.3.3 访谈提纲 | 第32页 |
| 4.3.4 数据收集 | 第32-33页 |
| 4.3.5 数据分析 | 第33-34页 |
| 4.3.6 研究结果 | 第34-41页 |
| 第五章 讨论 | 第41-52页 |
| 5.1 团体沙盘游戏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干预的有效性 | 第41-48页 |
| 5.1.1 量化数据显示干预有效 | 第41-44页 |
| 5.1.2 质性研究结果讨论 | 第44-46页 |
| 5.1.3 团体沙盘作品呈现团体成员成长历程 | 第46-48页 |
| 5.2 团体沙盘游戏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干预机制探讨 | 第48-52页 |
| 5.2.1 团体沙盘游戏为大学生治愈提供可能性 | 第48-49页 |
| 5.2.2 团体沙盘游戏帮助大学生宣泄情绪 | 第49-50页 |
| 5.2.3 团体沙盘游戏促进大学生自性化过程与整合 | 第50-52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2-53页 |
| 第七章 研究反思与展望 | 第53-55页 |
| 7.1 研究反思 | 第53-54页 |
| 7.1.1 研究方法反思 | 第53-54页 |
| 7.1.2 研究伦理反思 | 第54页 |
| 7.2 研究展望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附录 | 第58-73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