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中国法制史论文

传统审判制度近代化研究

内容提要第1-7页
绪论第7-16页
 一、论题的解说及选题意义第7-9页
 二、研究现状与评析第9-11页
 三、资料收集与运用第11-13页
 四、研究方法与突破第13-16页
第一章 传统审判制度的总体回顾第16-43页
 一、传统审判制度的神判风格第16-18页
 二、礼法结合——审判理念的二元化第18-22页
 三、地方审判权力的一元化第22-23页
 四、地方审判民刑不分重刑轻民第23-25页
 五、有罪推定前提下的刑讯逼供第25-38页
 六、无讼是求调处息争第38-43页
第二章 传统审判制度近代化动因第43-68页
 一、外患内忧交加下的传统审判制度陷入困境第43-48页
 二、收回领事裁判权的驱动第48-55页
 三、会审公廨对传统审判制度的冲击与挑战第55-62页
 四、审判理念的进步第62-68页
第三章 晚清传统审判制度近代化的启动第68-99页
 一、倡议新型审判制度第69-70页
 二、新型审判机构的设置第70-81页
 三、审判独立原则的确立第81-86页
 四、民刑分立审判方式的确立第86-89页
 五、审判公开原则的引入第89-91页
 六、证据作用的重视第91-93页
 七、律师和检察官机制的介入第93-99页
第四章 民初(1912――1928)新式审判制度的倡行第99-133页
 一、以独立审判为核心颁布新法第99-101页
 二、倡行新式审判制度的最高载体——大理院第101-103页
 三、民初法官的任职要求第103-107页
 四、司法不党第107-108页
 五、律师职业化与指定辩护制度第108-118页
 六、民初新式审判制度倡行的样板———姚荣泽案的审理第118-133页
第五章 传统的回归――县知事兼理司法制度第133-161页
 一、县知事兼理司法制度实行的社会背景第133-138页
 二、县知事兼理司法制度的形成第138-146页
 三、县知事兼理司法制度评析第146-161页
第六章 南京国民政府审判制度的日趋成熟与审判标准的二元化第161-202页
 一、立法和司法日趋成熟第161-176页
 二、新式法院的普遍设立第176-181页
 三、立法对旧有传统的保留及法官对传统规则的运用第181-184页
 四、南京国民政府审判独立的反复——司法党化第184-189页
 五、特别审判制度第189-195页
 六、军法审判触及普通刑事案件第195-202页
结束语第202-205页
参考文献第205-221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第221-222页
论文摘要(中文)第222-225页
论文摘要(英文)第225-228页

论文共2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DSP的平台稳定系统模糊自适应控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GIS的哈尔滨市道路交通事故信息管理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