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20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1、产生的背景 | 第10-11页 |
2、基本状况 | 第11-12页 |
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归因 | 第12-17页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1、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2、研究意义 | 第18页 |
四、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8-20页 |
1、研究方法 | 第18页 |
2、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背景 | 第20-28页 |
一、我国的乡城人口转移:"农民工非农化理论+农民工市民化理论"的"两步转移理论" | 第20-23页 |
1、发展经济学关于乡城人口转移的经典理论:"一步转移理论" | 第21-22页 |
2、我国乡城人口转移的独特的"中国路径":"两步转移理论" | 第22-23页 |
二、农民工的生存状态与城乡对立的二元教育的延续决定大多数孩子留守 | 第23-28页 |
1、外出父母的生存状态 | 第24-25页 |
2、城乡对立的二元教育的延续 | 第25-28页 |
第三章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紧迫性——基于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 | 第28-40页 |
一、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数量众多,涉及面广 | 第28-29页 |
二、农村留守儿童以隔代监护和单亲监护为主 | 第29-31页 |
三、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令人担忧 | 第31-35页 |
1、基本的人身权利难以得到保障 | 第31-33页 |
2、学业失败风险较大 | 第33页 |
3、品行发展缺乏监督 | 第33-34页 |
4、心理问题更加突出 | 第34-35页 |
四、农村留守儿童呈现出低龄化趋势 | 第35-37页 |
1、基于调研的分析:小学生留守的比例高于初中生 | 第36页 |
2、基于两代农民工的比较:低龄留守儿童是一个较大的群体 | 第36-37页 |
五、农村留守儿童将会持久存在 | 第37-40页 |
1、农民工永久性迁移的愿望并不强烈 | 第38-39页 |
2、农民工市民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成效、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0-54页 |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所取得的成效 | 第40-42页 |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42-46页 |
1、父母的关爱停留在肤浅层面 | 第42-43页 |
2、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准备不足 | 第43-44页 |
3、农村社区教育基本处于空白 | 第44-45页 |
4、政府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 | 第45-46页 |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46-54页 |
1、家庭:父母认识上存在偏差 | 第46-47页 |
2、学校:观念的滞后与条件的限制 | 第47-51页 |
3、社区: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 | 第51-52页 |
4、政府: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尚未成为政策议题 | 第52-54页 |
第五章 城镇化进程中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路 | 第54-68页 |
一、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具备的条件 | 第54-57页 |
1、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对子女教育认识逐步理性化 | 第54-55页 |
2、生源的减少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提供了条件 | 第55页 |
3、媒体和学术界的关注 | 第55-56页 |
4、城镇化进程中政府更加重视农民工及其子女教育问题 | 第56-57页 |
二、加快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的对策思路 | 第57-68页 |
1、家庭应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 第57-59页 |
2、学校应适应和满足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育的变化和需求 | 第59-62页 |
3、农村社区应建立少年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 | 第62-63页 |
4、政府在城镇化进程中应更加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 第63-68页 |
结束语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研究生公开发表论文一览表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