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言 | 第6-9页 |
一、选题原因和主要目标 | 第6-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7页 |
三、各章的结构安排 | 第7-9页 |
第一章 古典:知识产权的自然权利论 | 第9-26页 |
第一节 洛克的财产权劳动理论 | 第9-17页 |
第二节 卢梭的社会公意理论 | 第17-21页 |
第三节 黑格尔的人格财产权理论 | 第21-26页 |
第二章 现代:知识产权的功利主义理论/经济激励理论 | 第26-40页 |
第一节 功利主义和经济激励理论 | 第26-32页 |
第二节 激励理论在知识产权制度中的不足 | 第32-36页 |
第三节 替代性激励机制 | 第36-40页 |
第三章 当代:知识产权的纯粹工具主义理论/产业政策论 | 第40-51页 |
第一节 作为发展战略的知识产权 | 第41-47页 |
第二节 产业政策论的一面:法定化权利 | 第47-50页 |
第三节 产业政策的一方面:两个政策手段 | 第50-51页 |
第四章 知识产权合法性危机 | 第51-89页 |
第一节 当代经济技术发展对知识产权理论的挑战 | 第53-60页 |
第二节 国际法与国内法:知识产权法治全球化的限度 | 第60-74页 |
第三节 国内法:个体与社会 | 第74-80页 |
第四节 国际法:强国与弱国 | 第80-89页 |
第五章 知识产权法治的公共政策初论 | 第89-104页 |
第一节 重新审视知识产品 | 第90-96页 |
第二节 理论反思 | 第96-101页 |
第三节 重视知识产权制度的社会利益分配功能 | 第101-104页 |
结语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8页 |
后记 | 第118-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