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言 | 第7-12页 |
一、选题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 第7页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7-8页 |
三、本文理论框架与研究思路 | 第8页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第一章 日本经济高涨时期私立大学发展的背景 | 第12-27页 |
第一节 “五五体制”下政府政策上的积极引导 | 第12-18页 |
一、法律上的保障 | 第12-14页 |
二、政府的财政援助 | 第14-18页 |
第二节 经贸立国的发展战略使产业界重视私立大学 | 第18-22页 |
一、产业界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系列要求 | 第18-20页 |
二、产业界主动投资兴办私立大学 | 第20-22页 |
第三节 日本特有的社会文化是私立大学生存发展的肥沃土壤 | 第22-27页 |
一、中世纪以来重视私学的传统 | 第22-23页 |
二、近代形成的“学历社会” | 第23-25页 |
三、战后美国教育文化的大量涌入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日本经济高涨时期私立大学的繁荣 | 第27-48页 |
第一节 私立大学繁荣的表现 | 第27-35页 |
一、学校数量、招生人数的膨胀 | 第27-30页 |
二、研究生院的建立 | 第30-32页 |
三、学术研究的繁荣 | 第32-33页 |
四、“日本私立大学协会”为首的私学团体的建立 | 第33-35页 |
第二节 私立大学独树一帜的教育理念 | 第35-40页 |
一、培养“在野精神”“理论和实学相融合”的早稻田大学 | 第35-37页 |
二、提倡“实业主义教育”培养实业界人才的庆应大学 | 第37-38页 |
三、倡导“全人教育”培养创造性和个性人才的玉川大学 | 第38-39页 |
四、“把勤劳有良知品质的青年送上社会”的亚细亚大学 | 第39-40页 |
第三节 私立大学内部机制的完善 | 第40-48页 |
一、私立大学内部“三权分立”式的管理机构 | 第40-43页 |
二、私立大学和产业界“双赢”的产学合作 | 第43-45页 |
三、学科、课程设置以及办学上的面向市场 | 第45-48页 |
第三章 日本经济高涨时期私立大学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 第48-60页 |
第一节 私立大学的经费问题 | 第48-56页 |
一、经费问题的产生 | 第48-52页 |
二、经费问题带来的影响 | 第52-56页 |
第二节 来自国立、公立大学的强有力的竞争 | 第56-60页 |
一、国立、公立大学历史发展悠久具有很强的知名度 | 第56-57页 |
二、国立、公立大学有雄厚的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 | 第57页 |
三、国立、公立大学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 | 第57-60页 |
第四章 对日本经济高涨时期私立大学发展的评价及对中国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 第60-69页 |
第一节 对私立大学发展的评价 | 第60-65页 |
一、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贡献 | 第60-61页 |
二、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众多人才及大量高素质劳动者 | 第61-63页 |
三、功利主义的高等教育政策方针的偏颇 | 第63页 |
四、数量上的扩张带来教学质量的下降 | 第63-64页 |
五、偏重文科的发展战略致使日本高等教育结构严重失衡 | 第64-65页 |
第二节 对中国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 第65-69页 |
一、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在法律上给予保护 | 第65-66页 |
二、国民应改变陈旧观念,积极支持私立大学发展 | 第66-67页 |
三、进一步完善私立大学管理机构,促进私立大学健康发展 | 第67-68页 |
四、建立与完善民办大学相关组织,加强私立大学间合作办学 | 第68页 |
五、私立大学应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第68-69页 |
结语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4-75页 |
后记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