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绳海槽天然气水合物成因及资源潜力评价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1 引言 | 第13-30页 |
| ·选题意义与研究思路 | 第13-21页 |
|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 ·选题的意义与依托项目 | 第18-20页 |
| ·工作步骤 | 第20-21页 |
| ·天然气水合物概况 | 第21-30页 |
| ·基本特征 | 第21-23页 |
| ·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 | 第23-24页 |
| ·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引发的海底滑坡 | 第24-29页 |
| ·天然气水合物的环境效应 | 第29-30页 |
| 2 冲绳海槽天然气水合物区域地质条件分析 | 第30-49页 |
| ·冲绳海槽海底地形地貌特征 | 第30-34页 |
| ·海底地形特征 | 第30-32页 |
| ·海底地貌特征 | 第32-34页 |
| ·构造背景和沉积特征 | 第34-43页 |
| ·大地构造背景 | 第34-36页 |
| ·层序地层分布 | 第36-40页 |
| ·沉积特征 | 第40-43页 |
| ·火山活动和海底热流 | 第43-46页 |
| ·火山活动 | 第43-44页 |
| ·海底热流 | 第44-46页 |
| ·地温场特征和水合物稳定域分析 | 第46-49页 |
| ·地温场特征 | 第46页 |
| ·水合物稳定域分析 | 第46-49页 |
| 3 冲绳海槽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异常分析 | 第49-61页 |
| ·冲绳海槽海底沉积物地球化学研究 | 第49-53页 |
| ·沉积物酸解烃探测技术机理 | 第50-51页 |
| ·沉积物酸解烃技术方法 | 第51页 |
| ·沉积物酸解烃异常研究成果 | 第51-53页 |
| ·冲绳海槽海底沉积物自生矿物探测成果 | 第53-56页 |
| ·沉积物自生矿物探测技术机理 | 第53-54页 |
| ·自生黄铁矿和碳酸盐结核研究成果 | 第54-56页 |
| ·冲绳海槽底水甲烷异常探测成果 | 第56-59页 |
| ·底水气体地球化学探测机理 | 第57页 |
| ·底水气体地球化学技术方法 | 第57页 |
| ·冲绳海槽及邻近海域的底水调查成果 | 第57-59页 |
| ·地球化学异常预测出的水合物分布范围 | 第59-61页 |
| 4 冲绳海槽天然气水合物成因探讨 | 第61-78页 |
| ·ODP204 航次天然气水合物的成因探讨 | 第61-66页 |
| ·冲绳海槽低层大气探测成果 | 第66-73页 |
| ·低层大气采样和测试方法 | 第67-69页 |
| ·低层大气测试结果 | 第69-73页 |
| ·冲绳海槽天然气水合物成因初探 | 第73-75页 |
| ·天然气水合物气体来源分析 | 第73页 |
| ·冲绳海槽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模式初探 | 第73-75页 |
| ·成因讨论及冲绳海槽水合物的可能分布 | 第75-78页 |
| 5 冲绳海槽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证据 | 第78-98页 |
| ·东海天然气水合物地震调查概况 | 第78-79页 |
| ·天然气水合物地震资料解释 | 第79-95页 |
| ·常规多道地震识别成果 | 第79-83页 |
| ·高分辨率多道地震识别及评价 | 第83-95页 |
| ·冲绳海槽天然气水合物战略选区位置 | 第95-98页 |
| 6 冲绳海槽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评价 | 第98-103页 |
| ·计算公式及参数厘定 | 第98-102页 |
| ·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面积 | 第98页 |
| ·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厚度 | 第98-100页 |
| ·稳定带中沉积物的平均孔隙度 | 第100页 |
| ·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 | 第100-101页 |
| ·天然气水合物容积倍率 | 第101-102页 |
| ·计算结果 | 第102-103页 |
| 7 主要结论 | 第103-105页 |
| ·结论 | 第103-104页 |
| ·讨论 | 第104-10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5-114页 |
|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和专著编写情况 | 第114-115页 |
| 致谢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