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质体融合改良几株生防放线菌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 ·微生物菌种改良的方法 | 第9-10页 |
| ·诱变育种 | 第9页 |
| ·杂交育种 | 第9-10页 |
| ·基因工程育种 | 第10页 |
|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 第10-14页 |
| ·原生质体的自发融合 | 第10-11页 |
| ·生物助融 | 第11页 |
| ·化学助融 | 第11页 |
| ·不同种、属间的融合 | 第11-12页 |
| ·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 第12页 |
| ·融合子的筛选 | 第12-13页 |
| ·电融合与激光融合 | 第13-14页 |
| ·其他方法 | 第14页 |
| ·多种方法综合利用 | 第14页 |
| ·原生质体融合改良菌种中存在的问题 | 第14-19页 |
| ·融合子筛选 | 第14-17页 |
| ·如何提高融合率 | 第17-19页 |
| ·论文设计思路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0-27页 |
| ·试验材料 | 第20-21页 |
| ·供试菌株 | 第20页 |
| ·研究用培养基 | 第20-21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21页 |
| ·试验方法 | 第21-27页 |
| ·原生质体融合条件的优化 | 第21-23页 |
| ·亲本的组合 | 第23页 |
| ·原生质体融合 | 第23页 |
| ·融合子的筛选 | 第23-24页 |
| ·融合子的检测 | 第24-27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7-38页 |
| ·原生质体融合条件的优化 | 第27-33页 |
| ·Gly 质量浓度 | 第27-28页 |
| ·蔗糖质量浓度 | 第28页 |
| ·酶的种类与浓度 | 第28-30页 |
| ·最适酶解时间 | 第30页 |
| ·亲本灭活条件 | 第30-33页 |
| ·亲本的组合 | 第33页 |
| ·融合子的获得与筛选 | 第33-35页 |
| ·菌落特征 | 第33页 |
| ·抑菌活性测定 | 第33-34页 |
| ·菌丝生长速率 | 第34-35页 |
| ·融合子的检测 | 第35-38页 |
| ·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 | 第36-37页 |
| ·融合子分子检测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8-40页 |
| ·结论 | 第38页 |
| ·讨论 | 第38-40页 |
| ·菌种改良方法的可行性 | 第38-39页 |
| ·筛选融合子的方法 | 第39页 |
| ·融合子的检测 | 第39页 |
| ·多亲本原生质体融合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6页 |
| 附图 | 第46-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作者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