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2页 |
·引言 | 第15-16页 |
·动物细胞的培养 | 第16-20页 |
·动物细胞培养的发展 | 第16-17页 |
·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 | 第17-19页 |
·动物细胞的代谢 | 第19-20页 |
·动物细胞培养与细胞周期 | 第20页 |
·细胞培养的模型化 | 第20-26页 |
·模型化的目的 | 第22页 |
·建模方法 | 第22-23页 |
·细胞培养模型的发展 | 第23-26页 |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6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6-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2页 |
第二章 动物细胞代谢分析 | 第32-54页 |
·引言 | 第32页 |
·影响细胞代谢的因素 | 第32-37页 |
·葡萄糖 | 第32-33页 |
·氨基酸 | 第33-34页 |
·血清 | 第34页 |
·溶氧率 | 第34-35页 |
·温度 | 第35页 |
·pH 值 | 第35-36页 |
·渗透压 | 第36页 |
·细胞密度 | 第36页 |
·代谢副产物的影响 | 第36-37页 |
·主要的代谢路径分析 | 第37-44页 |
·糖酵解 | 第37-38页 |
·戊糖磷酸化路径(PPP) | 第38-40页 |
·TCA 循环 | 第40-41页 |
·谷氨酰胺的代谢 | 第41-42页 |
·总的代谢分析 | 第42-44页 |
·实验数据分析 | 第44-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第三章 杂交骨髓瘤细胞培养宏观动力学模型 | 第54-75页 |
·引言 | 第54-55页 |
·间歇和流加培养过程 | 第55-56页 |
·基于化学计量平衡的宏观动力学模型 | 第56-69页 |
·代谢路径分析 | 第58-60页 |
·化学计量分析 | 第60-63页 |
·化学计量平衡模型 | 第63-65页 |
·底物消耗的调节器模型和细胞死亡模型 | 第65-67页 |
·生物反应器模型 | 第67-68页 |
·宏观动力学模型 | 第68-69页 |
·动物细胞培养中蛋白的生成模型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第四章 杂交骨髓瘤细胞周期模型 | 第75-95页 |
·引言 | 第75-76页 |
·动物细胞周期机理 | 第76-78页 |
·细胞周期 | 第76-77页 |
·细胞周期的调控 | 第77-78页 |
·哺乳动物细胞周期的基因调控 | 第78-82页 |
·哺乳动物细胞周期运行中的调控点 | 第78-80页 |
·周期蛋白 | 第80页 |
·哺乳动物细胞CDK 的多样性及细胞周期调控的复杂性 | 第80-81页 |
·周期蛋白依赖型激酶抑制蛋白(CKI)在哺乳动物细胞周期中的调控作用 | 第81-82页 |
·细胞周期的模型化 | 第82-91页 |
·细胞周期调控的特点 | 第83-85页 |
·细胞周期建模 | 第85-91页 |
·宏观动力学-细胞周期组合模型 | 第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第五章 模型的实验验证和分析 | 第95-125页 |
·引言 | 第9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5-98页 |
·培养基 | 第95-97页 |
·细胞系和培养条件 | 第97页 |
·实验分析方法 | 第97页 |
·实验 | 第97-98页 |
·宏观动力学模型的验证 | 第98-105页 |
·葡萄糖比消耗速率调节器模型的验证 | 第98-99页 |
·宏观动力学模型的验证 | 第99-105页 |
·细胞周期模型的验证 | 第105-107页 |
·模型参数的辨识和灵敏性分析 | 第107-109页 |
·宏观动力学模型的辨识和灵敏性分析 | 第107-109页 |
·细胞周期模型的参数辨识 | 第109页 |
·模型分析 | 第109-121页 |
·宏观动力学模型 | 第110-116页 |
·细胞周期模型 | 第116-118页 |
·宏观动力学模型的参数滚动辨识 | 第118-121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2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5-128页 |
·总结 | 第125-126页 |
·展望 | 第126-128页 |
致谢 | 第128-130页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奖励 | 第130-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