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平油田窄砂体、薄油层加密调整技术研究
| 前言 | 第1-12页 |
| 第1章 窄砂体、薄油层油藏加密调整的可行性 | 第12-16页 |
| ·升平油田加密调整的客观依据 | 第12-13页 |
| ·升平油田加密调整的可行性 | 第13-16页 |
| 第2章 升平油田河湖相储层精细地质研究 | 第16-25页 |
| ·储层沉积相模式研究 | 第16-20页 |
| ·沉积单元的划分与描述 | 第16-17页 |
| ·沉积微相的划分和识别 | 第17-20页 |
| ·砂体分布特征研究 | 第20-25页 |
| 第3章 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确定加密井位 | 第25-45页 |
| ·油田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5-27页 |
|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 第27-35页 |
| ·油层动用状况与剩余油潜力 | 第27-29页 |
| ·硼中子寿命测井技术 | 第29-32页 |
| ·剩余油形成原因与分布 | 第32-35页 |
| ·加密井位确定 | 第35-39页 |
| ·可调厚度的确定 | 第35-37页 |
| ·加密调整井位布署 | 第37-39页 |
| ·水淹层识别方法研究 | 第39-45页 |
| ·水淹层的形成机理、电性特征及识别方法研究 | 第39-43页 |
| ·水淹层解释方法的精度分析 | 第43-45页 |
| 第4章 油田加密调整取得的主要认识 | 第45-52页 |
| ·沉积相带分析基础上的砂体预测有一定的可靠性 | 第45-47页 |
| ·储层和构造精细描述有利于寻找剩余油 | 第47页 |
| ·加密后新井网注水方式的确定 | 第47-51页 |
| ·加密调整取得的经济效益 | 第51-52页 |
| 结论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详细摘要 | 第5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