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当代文学(1949年~)论文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思潮论

中文摘要第1-9页
英文摘要第9-12页
导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思潮的基本状况第12-24页
 一女性文学思潮与性别话语的叙事建构第12-16页
 二女权主义·女性主义·女人主义: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思潮的演变轨迹第16-24页
第一章:女权主义文学思潮第24-69页
 一毛时代女权主义话语的建构与女性文学的叙事第24-46页
  (一) 毛时代女权话语的建构第25-31页
   1 妇女能顶半边天:女性主体内涵的重新界定第26-27页
   2 昔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以丁玲为个案看易装与性别第27-31页
  (二) 毛时代女权主义文学的叙事模式第31-41页
   1 翻身妇女把歌唱:底层妇女解放模式第31-36页
   2 爱情与革命的抉择:知识女性成长/改造模式第36-41页
  (三) 喧哗与暗哑:对毛时代性别话语建构与文学想象的思考第41-46页
 二启蒙语境中女权主义文学向女性主义文学的过渡第46-69页
  (一) 启蒙语境中女权主义文学的叙事第47-64页
   1 女性的情爱书写第47-53页
   2 女性的角色叙事第53-59页
   3“东方女性”与“男子汉”:对两种社会性别话语制造的分析第59-64页
  (二) 缺失与寻找:女权主义文学的危机与女性主义文学的生成第64-69页
   1 女性话语(语言)的寻找第64-66页
   2 女性身体(欲望)的寻找第66-69页
第二章: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第69-130页
 一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生成第69-75页
  (一) 理论的引导和规范: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传播与接受第70-72页
  (二) 现实的契机和土壤:文学的文化转向第72-74页
  (三) 内在逻辑:女性文学自身发展使然第74-75页
 二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第一阶段)第75-100页
  (一) 性别寻根与“黑夜意识”:翟永明等人的女性主义诗歌探索第76-86页
   1“黑夜的意识”与性别之根第78-82页
   2“让生命上天堂,让灵魂下地狱”第82-84页
   3“诗来自被占有和创伤”第84-86页
  (二) 黑夜灵魂的舞蹈:残雪的别样表达第86-91页
   1 物象与心象第88-89页
   2 梦/黑夜/灵魂的尖叫第89-91页
  (三) 身体政治学:女性欲望的浮世绘第91-100页
   1 情欲探勘与女性主体:王安忆的“三恋”系列第92-96页
   2 历史/政治与女性命运:铁凝“历史中的女人”系列第96-100页
 三、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第二阶段)第100-130页
  (一) 理论关键词:性别身份的自我认同·个人化·身体第101-106页
  (二) 破坏的狂欢:解构男权社会文化秩序与象征符号——女性主义文学思潮分支之一第106-116页
   1 男性镜像的祛魅第106-112页
   2 “怨女”模式的改写第112-116页
  (三)建构的迷茫:钩沉女性精神文化谱系——女性主义文学思潮分支之二第116-126页
   1 女性的青春/成长叙事第117-123页
   2 女性的历史/家族叙事第123-126页
  (四) 逃离意识与语言迷恋:女性主义文学思潮中的瓶颈现象第126-130页
第三章 女人主义文学思潮第130-171页
 一女人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第130-140页
  (一) 网络·期刊·批评家:90 年代末期以来女性主义理论批评的调整第130-135页
  (二) 重返现实生活:对新的文化诉求的呼应第135-136页
  (三) “铁姑娘”·“女人味”·“超女”:由女性符号的变化看性别话语制造第136-140页
 二女人主义文学思潮的演变与叙事形态第140-162页
  (一) 女人主义文学思潮的两个阶段第140-143页
  (二) 女人主义文学思潮的三种叙事形态第143-162页
   1“七十年代”的言说第143-149页
   2 激进派的转折第149-153页
   3 温和派的明朗第153-162页
 三 敞开的极限:女人主义文学思潮论第162-171页
  (一)房间、酒吧与街道:空间符码的变化与女性文学第162-167页
  (二)敞开与边界:对女人主义文学思潮的思考第167-171页
第四章 建立辨证的女性文学观第171-183页
 (一)辩证的男女平等观第172-175页
 (二)辩证的女性主体观第175-179页
 (三)辩证的女性文学观第179-183页
注释第183-194页
参考文献第194-197页
致谢第197-19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98页

论文共1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快速公交线网规划研究
下一篇: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