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引言 课程理论:从本土化走向本土建设 | 第5-10页 |
第一章 我国课程理论的本土化背景 | 第10-30页 |
一、全球化的多学科解读 | 第10-18页 |
(一) 经济学视角下的全球化 | 第11-12页 |
(二) 政治学视角下的全球化 | 第12-13页 |
(三) 文化学视角下的全球化 | 第13-14页 |
(四) 社会学视角中的全球化 | 第14-15页 |
(五) 教育学视角下的全球化 | 第15-18页 |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土化 | 第18-21页 |
三、社会科学本土化 | 第21-30页 |
(一) 社会科学本土化的原因 | 第21-23页 |
(二) 我国社会科学本土化的意涵 | 第23-25页 |
(三) 社会科学本土化的路径 | 第25-26页 |
(四) 社会科学本土化所面临的困境 | 第26-30页 |
第二章 我国课程理论研究本土化历史与现状 | 第30-69页 |
一、我国课程理论本土化历史回顾 | 第30-31页 |
二、我国课程理论的“本土化现象” | 第31-64页 |
(一) 西方课程理论在我国的本土化表现 | 第32-40页 |
(二) 我国传统课程思想在当今课程理论中的表现 | 第40-50页 |
(三) 我国当今课程实践:课程理论的尴尬境地 | 第50-56页 |
(四) 我国课程理论本土化的表现形式 | 第56-64页 |
三、我国课程理论本土化:原因透析 | 第64-69页 |
第三章 我国课程理论本土建设建构 | 第69-117页 |
一、目标 | 第71-81页 |
(一) 原创性 | 第71-74页 |
(二) 自主性 | 第74-79页 |
(三) 发展性 | 第79-81页 |
二、我国课程理论本土建设面临的问题 | 第81-90页 |
(一) 学科体系 | 第81-84页 |
(二) 话语方式 | 第84-87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87-89页 |
(四) 研究者立场 | 第89-90页 |
三、我国课程理论本土建设:以课程理论基础的研究为例 | 第90-100页 |
(一) 我国“课程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的现状 | 第90-93页 |
(二) 我国课程研究的基础研究的问题检视 | 第93-96页 |
(三) 课程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的本土建构 | 第96-100页 |
四、我国课程理论本土建设的路径 | 第100-117页 |
(一) 本土建设的条件 | 第100-103页 |
(二) 本土建设的维度 | 第103-107页 |
(三) 对话——课程理论本土建设的愿景 | 第107-110页 |
(四) 作为一门学科的本土建设构想 | 第110-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0页 |
后记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