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冻土路基变形规律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 ·论文的主要章节及内容 | 第16-17页 |
| 第2章 青藏铁路冻土路基概况 | 第17-25页 |
| ·冻土相关基础知识概述 | 第17-19页 |
| ·冻土的定义及特点 | 第17页 |
| ·冻土的分类 | 第17-18页 |
| ·冻土的破坏机理 | 第18页 |
| ·多年冻土的地质构造 | 第18-19页 |
| ·青藏铁路沿线冻土及不良地质现象分布 | 第19-22页 |
| ·铁路沿线冻土分布特点 | 第19-22页 |
| ·铁路沿线不良地质现象分布特点 | 第22页 |
| ·青藏铁路路基设计及修筑特点 | 第22-24页 |
| ·设计原则 | 第22-23页 |
| ·特殊路基修筑方法介绍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青藏铁路冻土路基变形影响因素 | 第25-34页 |
| ·路基下伏冻土的稳定性 | 第25-27页 |
| ·冻土的土质特性 | 第25页 |
| ·冻土含水量 | 第25-26页 |
| ·年平均地温 | 第26-27页 |
| ·外界气候因素影响 | 第27-29页 |
| ·气温变化 | 第27-28页 |
| ·太阳辐射 | 第28-29页 |
| ·主导风向 | 第29页 |
| ·工程技术及保护性措施 | 第29-33页 |
| ·路基填料选择 | 第29-31页 |
| ·路堤高度 | 第31-32页 |
| ·路基保护措施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4章 青藏铁路冻土路基变形特征分析 | 第34-43页 |
| ·青藏铁路冻土路基变形开裂 | 第34-37页 |
| ·冻土路基开裂原因分析 | 第34-35页 |
| ·路基开裂不同阶段影响因素 | 第35-36页 |
| ·路基开裂的分布特点 | 第36-37页 |
| ·青藏铁路冻土路基的沉降变形 | 第37-42页 |
| ·冻土路基变形量的组成 | 第37-39页 |
| ·采用不同措施路基的变形特点 | 第39-40页 |
| ·冻土路基变形量组成特点 | 第40-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5章 冻土路基变形数学模型研究 | 第43-51页 |
| ·模型建立初始假设 | 第43-44页 |
| ·冻土的水、热、力耦合方程 | 第44-48页 |
| ·温度场与水分场耦合 | 第44-46页 |
| ·三场耦合方程 | 第46-48页 |
| ·方程的简化及求解方法 | 第48-49页 |
| ·方程简化 | 第48页 |
| ·求解方法 | 第48-49页 |
| ·热传递过程的相变问题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6章 青藏铁路冻土路基变形数值模拟 | 第51-67页 |
| ·数值模拟软件介绍 | 第51-52页 |
| ·有限元计算模型建立 | 第52-56页 |
| ·模拟对象描述 | 第52页 |
| ·计算区域确定 | 第52-53页 |
| ·边界条件 | 第53-55页 |
| ·初始条件 | 第55页 |
| ·计算参数确定 | 第55-56页 |
| ·计算过程控制 | 第56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6-65页 |
| ·温度场分析 | 第56-59页 |
| ·水分场分析 | 第59-60页 |
| ·应力场分析 | 第60-62页 |
| ·位移场分析 | 第62-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结论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