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3页 |
第一章 托云火山群的发现及其火山地质特征 | 第13-24页 |
第一节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3页 |
第二节 托云盆地遥感地质解译 | 第13-17页 |
·前人关于托云盆地地层系统的研究成果 | 第14页 |
·对托云盆地地层系统提出的修正 | 第14-17页 |
第三节 火山地质特征 | 第17-19页 |
·破火山口 | 第17-18页 |
·火山颈 | 第18-19页 |
·锥状岩席 | 第19页 |
第四节 托云火山群岩浆活动的时代 | 第19-23页 |
·下、上玄武岩的由来 | 第19-20页 |
·SHRIMP 测年结果 | 第20-23页 |
·对 SHRIMP 测年结果的解释 | 第23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托云玄武岩、上地幔岩石包体岩相学特征及巨晶初步研究 | 第24-34页 |
第一节 玄武岩岩相学特征 | 第24-26页 |
·伊丁橄榄玄武岩 | 第24-25页 |
·碱性橄榄玄武岩 | 第25-26页 |
·碧玄岩/碱玄岩 | 第26页 |
第二节 托云玄武岩中上地幔岩石包体的岩相学特征 | 第26-29页 |
·上地幔包体的岩石类型 | 第27-29页 |
·上地幔包体的结构特征 | 第29页 |
第三节 托云玄武岩中的高压巨晶矿物学特征与形成条件 | 第29-33页 |
·碱性长石巨晶 | 第30页 |
·辉石巨晶 | 第30-31页 |
·角闪石巨晶 | 第31-32页 |
·巨晶的形成条件分析 | 第32-33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托云碱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 第34-51页 |
第一节 样品的分析方法 | 第34-36页 |
·样品的准备 | 第34页 |
·拟做主量元素分析样品的制备和微量元素分析的样品溶解 | 第34-35页 |
·拟做同位素分析的样品的溶解与化学分离 | 第35-36页 |
第二节 主量元素组成 | 第36-43页 |
·托云火山岩的主元素特征 | 第36-39页 |
·幔源原生岩浆的判别 | 第39-42页 |
·托云地幔熔融深度范围的计算模型 | 第42-43页 |
第三节 微量元素组成 | 第43-47页 |
·稀土元素 | 第43-45页 |
·微量元素(狭义范畴) | 第45-46页 |
·托云火山岩构造环境的识别 | 第46-47页 |
第四节 放射性成因同位素特征 | 第47-49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造山挤压环境中幔源原生岩浆的形成机制 | 第51-56页 |
第一节 幔源岩浆活动的总体构造特征及托云盆地的挤压构造背景 | 第51-52页 |
第二节 托云幔源岩浆的形成机制 | 第52-54页 |
第三节 托云火山群是对印度-亚洲大陆碰撞远程效应的响应 | 第54-5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录一野外照片 | 第61-6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