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体育论文--体育理论论文--体育基础科学论文--运动生物化学论文

运动对高蛋氨酸饮食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英文摘要第9-12页
符号说明第12-14页
一、文献综述第14-41页
 前言第14-15页
 1 血管内皮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第15-20页
  1.1 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征第15页
  1.2 血管内皮细胞在动脉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第15-20页
   1.2.1 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粘附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第15-16页
   1.2.2 血管内皮细胞NO/ET平衡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第16-17页
   1.2.3 血管内皮细胞PGI_2/TXA_2平衡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作用第17-19页
   1.2.4 血管内皮细胞t-PA/PAI平衡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第19页
   1.2.5 其它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第19-20页
 2 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第20-27页
  2.1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第20-21页
   2.1.1 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存在形式第20页
   2.1.2 同型半胱氨酸的来源第20页
   2.1.3 同型半胱氨酸的降解第20-21页
  2.2 高半胱氨酸血症第21-22页
   2.2.1 高半胱氨酸血症诊断标准第21页
   2.2.1 高半胱氨酸血症病因第21页
   2.2.3 高半胱氨酸血症的预防与治疗第21-22页
  2.3 同型半胱氨酸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第22-27页
   2.3.1 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直接损伤第22页
   2.3.2 同型半胱氨酸对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第22-23页
   2.3.3 Hcy对NO/ET平衡的影响第23-24页
   2.3.4 Hcy对PGI_2/TXA_2平衡的影响第24-25页
   2.3.5 Hcy对t-PA/PAI平衡的影响第25-26页
   2.3.6 同型半胱氨酸对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第26-27页
 3 运动与同型半胱氨酸第27-28页
 4 运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研究进展第28-32页
  4.1 运动对NO/ET素平衡系统的影响第28-29页
  4.2 运动对PGI_2/TXA_2平衡系统的影响第29-30页
  4.3 运动对t-PA/PAI系统的影响第30页
  4.4 运动改善内皮功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作用机理第30-32页
 5 小结第32页
 6 参考文献第32-41页
二、实验研究第41-72页
 前言第41-42页
 1.材料与方法第42-53页
  1.1 实验对象与分组第42页
  1.2 建立高半胱氨酸血症大鼠模型第42页
  1.3 运动方式第42页
  1.4 动物处理第42-43页
  1.5 指标测定及方法第43-52页
  1.6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第52页
  1.7 血管内皮细胞扫描电镜观察第52-53页
 2 结果第53-59页
  2.1 运动前后高蛋氨酸饮食大鼠日平均摄食总量变化第53页
  2.2 运动前后高蛋氨酸饮食大鼠体重变化第53-54页
  2.3 运动前后高蛋氨酸饮食大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变化第54-55页
  2.4 运动前后高蛋氨酸饮食大鼠血浆SOD活力、MDA和GSH含量变化第55页
  2.5 运动前后高蛋氨酸饮食大鼠血浆NOS活力、NO和ET含量变化第55-56页
  2.6 运动前后高蛋氨酸饮食大鼠血浆PGI_2、TXA_2含量和PGI_2/TXA_2变化第56-57页
  2.7 运动前后高蛋氨酸饮食大鼠t-PA、PA-I含量和t-PA/PAI变化第57-58页
  2.8 运动前后高蛋氨酸饮食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扫描电镜观察第58-59页
 3.讨论第59-72页
  3.1 运动对高蛋氨酸饮食大鼠血浆Hcy含量的影响第61-62页
  3.2 运动对高蛋氨酸饮食大鼠血浆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第62-64页
  3.3 运动对高蛋氨酸饮食大鼠血NO/ET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第64-66页
  3.4 运动对高蛋氨酸饮食大鼠血浆PGI_2/TXA_2系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第66-68页
  3.5 运动对高蛋氨酸饮食大鼠血浆t-PA/PAI系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第68-71页
  3.6 运动对高蛋氨酸饮食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第71-72页
4 结论第72页
5 参考文献第72-81页
致谢第81-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实切入式”历史教学法的探索
下一篇:中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