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让与中的利益平衡与制度选择
引言 | 第1-10页 |
第一章 债权让与制度的价值选择与利益平衡 | 第10-23页 |
·债权让与的概念 | 第10-12页 |
·债权让与的历史沿革 | 第12-20页 |
·罗马法上的债权让与 | 第12-14页 |
·大陆法系的债权让与 | 第14-16页 |
·英美法系的债权让与 | 第16-17页 |
·与债权让与有关的国际公约 | 第17-19页 |
·债权让与制度在中国 | 第19-20页 |
·债权让与的历史演进与其价值选择的变迁 | 第20-23页 |
·传统债权让与制度的价值选择与利益平衡 | 第20-21页 |
·现代交易发展的要求与债权让与的价值定位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债权让与的理论结构与法律性质 | 第23-32页 |
·德国法主义 | 第23-25页 |
·法国法主义 | 第25-26页 |
·中国法上债权让与的法律性质 | 第26-32页 |
第三章 让与通知的理论问题 | 第32-57页 |
·通知的性质与效力 | 第32-39页 |
·德国法系 | 第33-36页 |
·法国法系 | 第36-39页 |
·优先权问题 | 第39-50页 |
·合同成立主义 | 第40-41页 |
·通知主义 | 第41-43页 |
·登记注册主义 | 第43-45页 |
·三种标准的比较分析 | 第45-48页 |
·中国法的立场 | 第48-50页 |
·通知主义与债务人知悉主义 | 第50-53页 |
·债权出让人的通知与受让人的通知 | 第53-57页 |
第四章 利益平衡基础上的若干制度选择 | 第57-75页 |
·表见让与中的争议问题 | 第57-60页 |
·债权受让人的通知与表见让与 | 第57-58页 |
·债务人的主观状态与表见让与 | 第58-59页 |
·表见让与的效力 | 第59-60页 |
·禁止转让的约定的效力 | 第60-68页 |
·比较法上的考察 | 第62-65页 |
·中国法的解释与适用 | 第65-68页 |
·债权让与与善意取得 | 第68-71页 |
·债务人的返还请求权 | 第71-75页 |
·债权让与无效与债务人的返还请求权 | 第71-72页 |
·让与的债权不存在与债务人的返还请求权 | 第72-75页 |
结论 | 第75-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致谢、声明 | 第85-8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所获奖励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