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 第1-17页 |
第一章 商务旅游的内涵、产业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17-42页 |
一、 商务旅游的界定 | 第17-24页 |
(一) 商务活动的界定 | 第17-21页 |
(二) 商务旅游的种类 | 第21-24页 |
二、 商务旅游的特点 | 第24-31页 |
(一) 商务旅游的消费水平高于一般的观光休闲旅游 | 第24-26页 |
(二) 商务旅游对经济有广泛的拉动作用 | 第26-27页 |
(三) 商务旅游与区域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正相关 | 第27-28页 |
(四) 商务旅游很多具有重复性 | 第28-29页 |
(五) 目的地局势变化对商务旅游和观光休闲旅游的影响不一致 | 第29-30页 |
(六) 商务旅游较少受季节气候的制约 | 第30-31页 |
三、 商务旅游的产业结构 | 第31-35页 |
(一) 商务旅游目的地及目的地产品 | 第32-33页 |
(二) 商务旅游的需求方 | 第33页 |
(三) 商务旅游的供给方 | 第33-35页 |
(四) 商务旅游的中介 | 第35页 |
四、 影响目的地商务旅游发展的宏观因素 | 第35-38页 |
(一) PEST分析 | 第36-37页 |
(二) 不同宏观环境因素对不同类型组织的影响 | 第37-38页 |
五、 商务旅游企业的营销 | 第38-42页 |
(一) 商务旅游的市场营销组合 | 第38-40页 |
(二) 不同种类商务旅游的市场营销特点 | 第40-42页 |
第二章 我国入境商务旅游的格局和发展机遇 | 第42-50页 |
一、 我国入境商务旅游发展的格局 | 第42-45页 |
(一) 旅游客源结构发生变化,商务目的的入境旅游者呈增加趋势 | 第42页 |
(二) 入境商务旅游客源市场以亚洲为主,其次是欧洲和美洲 | 第42-43页 |
(三) 入境商务旅游者目的地主要是沿海城市和旅游城市 | 第43-44页 |
(四) 旅游企业积极促进商务旅游与电子商务的发展和运用 | 第44-45页 |
二、 我国入境商务旅游发展的机遇 | 第45-50页 |
(一) 经济全球化特别是加入WTO,为促进入境商务旅游发展注入活力 | 第45-46页 |
(二) 筹办北京奥运会从多方面促进我国入境商务旅游发展 | 第46-47页 |
(三) 上海世博会申办成功,成为我国发展入境商务旅游的助推器 | 第47-48页 |
(四) 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所发挥的强大聚集效应促进我国入境商务旅游的发展 | 第48-50页 |
第三章 我国入境商务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50-58页 |
一、 政府主管部门的推动作用不够充分 | 第50页 |
二、 尚未形成流畅的服务链,服务不到位 | 第50-52页 |
三、 商务旅游的资源配置比较盲目 | 第52-53页 |
四、 商务旅游业缺少知名品牌和网络化企业集团 | 第53-55页 |
五、 商务旅游业信息化程度低,旅行社、饭店和航空公司的联网系统落后 | 第55-56页 |
六、 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储备少 | 第56-57页 |
七、 企业管理者观念守旧 | 第57-58页 |
第四章 我国入境商务旅游的发展对策 | 第58-71页 |
一、 理顺旅游行业管理,转变旅游主管部门职能 | 第58-59页 |
二、 准确定位企业的目标市场 | 第59-60页 |
三、 改善入境商务旅游服务的接待条件 | 第60-62页 |
四、 丰富旅游产品结构,充分体现个性化服务 | 第62-63页 |
五、 加强品牌建设和集团化经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第63-65页 |
六、 强化促销宣传 | 第65-67页 |
七、 综合应用新的营销理念来实现顾客与企业的双赢 | 第67-69页 |
(一) 服务营销的应用 | 第67页 |
(二) 关系营销的应用 | 第67-68页 |
(三) 网络市场营销的应用 | 第68-69页 |
八、 市场营销信息化 | 第69-70页 |
(一) 信息技术给商务旅游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 第69页 |
(二) 我国企业应融入电子商务 | 第69-70页 |
九、 培育复合型商务旅游专业人才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后记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