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7页 |
1 前言 | 第17-35页 |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产生与处理 | 第17-28页 |
·国外城市污水污泥处理与处置现状及技术进展 | 第17-25页 |
·国内城市污水污泥处理与处置现状及技术进展 | 第25-26页 |
·城市污水污泥处理与处置评价 | 第26-28页 |
·城市污泥重金属去除技术研究现状 | 第28-32页 |
·微生物方法 | 第28-29页 |
·化学方法 | 第29-30页 |
·电化学方法 | 第30-31页 |
·植物修复方法 | 第31-32页 |
·研究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32-33页 |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33-35页 |
2 城市污泥性质及其成分分析 | 第35-57页 |
·城市污泥的基本性质 | 第35-38页 |
·城市污泥的物理性质 | 第35-37页 |
·城市污泥的化学性质 | 第37-38页 |
·我国城市污泥特点概述 | 第38-45页 |
·营养元素 | 第39-41页 |
·重金属元素 | 第41-45页 |
·桂林城市污泥性质分析 | 第45-47页 |
·污泥中的营养成分 | 第46页 |
·污泥中的重金属成分 | 第46-47页 |
·桂林市污水污泥重金属化学形态分析 | 第47-52页 |
·污泥重金属化学形态分析技术概述 | 第47-48页 |
·重金属元素不同形态分析方法 | 第48-49页 |
·重金属不同状态下稳定性分析 | 第49-50页 |
·pH值对污泥中重金属化学形态的影响分析 | 第50-51页 |
·重金属化学形态分析试验方法的选择 | 第51-52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2-55页 |
·试验结果 | 第52-53页 |
·试验数据分析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3 微生物方法去除城市污泥中重金属试验研究 | 第57-75页 |
·微生物淋滤法采用的主要细菌及其生物学特征 | 第57-58页 |
·微生物淋滤法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机理 | 第58-64页 |
·微生物对重金属离子的转化作用 | 第58-60页 |
·微生物对重金属离子的累积与吸附作用 | 第60-62页 |
·氧化亚铁硫杆菌和氧化硫杆菌去除重金属作用 | 第62-64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64-65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5-74页 |
·投加机质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5-66页 |
·预酸化和未预酸化的影响 | 第66页 |
·基质投配比的影响 | 第66-72页 |
·生物相的变化结果与分析 | 第72-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4 化学方法对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去除试验研究 | 第75-85页 |
·概述 | 第75页 |
·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案 | 第75-76页 |
·试验方案设计 | 第75-76页 |
·试验仪器 | 第76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76-84页 |
·pH值 | 第76-81页 |
·反应时间 | 第81-82页 |
·氧化剂 | 第82-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5 电化学方法去除城市污泥重金属试验研究 | 第85-105页 |
·概述 | 第85页 |
·电化学法机理 | 第85-91页 |
·电化学原理 | 第86-89页 |
·电化学处理过程 | 第89-91页 |
·试验方案设计 | 第91-92页 |
·试验装置 | 第92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92-98页 |
·电解槽内pH值变化 | 第92-94页 |
·阴极区重金属含量变化 | 第94-95页 |
·阳极区重金属含量变化 | 第95-96页 |
·电解槽中间段重金属含量变化 | 第96-98页 |
·试验装置改进及结果分析 | 第98-103页 |
·试验设计和条件介绍 | 第98-99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99-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6 污泥中重金属去除方法的经济分析与方案比较 | 第105-107页 |
·微生物去除城市污泥重金属的经济分析 | 第105页 |
·化学方法去除城市污泥重金属的经济分析 | 第105页 |
·生物城市污泥重金属的电提取经济分析 | 第105-106页 |
·方案比较 | 第106-107页 |
7 无害污泥的农用试验研究 | 第107-123页 |
·污泥预处理 | 第107页 |
·污泥的驯化 | 第107页 |
·污泥中重金属的去除 | 第107页 |
·污泥堆肥 | 第107-111页 |
·堆肥工艺流程 | 第107-108页 |
·试验装置、设备和堆肥材料 | 第108页 |
·试验方法简述 | 第108-110页 |
·堆肥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110-111页 |
·有机复混肥的配制 | 第111-113页 |
·桂林地区的土壤性质 | 第111-113页 |
·有机复混肥配方的确定 | 第113页 |
·晚稻施用的试验研究 | 第113-115页 |
·试验肥料 | 第113页 |
·试验设计 | 第113-114页 |
·试验结果 | 第114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114-115页 |
·有机复混肥早稻施用的试验研究 | 第115-117页 |
·试验肥料 | 第115页 |
·试验设计 | 第115页 |
·施用标准及栽培措施 | 第115-116页 |
·试验结果 | 第116-117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117页 |
·有机复混肥晚稻施用的试验研究 | 第117-120页 |
·水稻施肥试验材料 | 第117页 |
·水稻施肥试验试验方法 | 第117-118页 |
·试验结果 | 第118-119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119-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3页 |
8 污泥农用安全性研究 | 第123-133页 |
·研究目的 | 第123页 |
·试验研究方法 | 第123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123-132页 |
·稻谷和稻茎中重金属分析 | 第123-127页 |
·土壤中重金属分析 | 第127-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132-133页 |
9 结论与建议 | 第133-135页 |
·结论 | 第133-134页 |
·后续研究工作的建议 | 第134-135页 |
致 谢 | 第135-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7页 |
附录: | 第147-155页 |
A F检验计算过程 | 第147-153页 |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53-154页 |
C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得奖情况 | 第154-155页 |